雖然現在高太后與劉永錫還沒見過面,但是高一功已經以外戚而自居,而且他馬上就把高皇后給請出來:“姐,今天可是大喜的日子,你不說兩句!”
高太后想不出自己能說什麼,但是看到高一功的鼓勵眼神她又覺得自己必須說些什麼,畢竟她名義上的丈夫那位承天皇帝既然已經在南京即位,那麼她應當是皇后娘娘才對,只是詔書並沒有寫明這一點。
這可不是什麼過家家的流賊皇后,而是承天朝的皇后娘娘,而且她本來就已經是皇后娘娘了,因此她終於鼓起勇氣說道:“南都有大明應天監國秉政懿安張皇后與大明順天監國秉政長平朱皇后,那我應當是什麼名義?”
從某種意義來說這還是在過家家,但是高太后這麼一說,在場的武將們沒有什麼反應,文官們卻是興致都來了:“娘娘說得好,娘娘說得太好了,確實應該要有個名義才行!”
“雖然需要這麼一個名義,但是不要先斬後奏,一定要請陛下批准!”
“只要陛下同意就可以名正言順了!”
現在高太后打出的正式名義是“總督五省軍務皇太后兼一品貞義夫人越王妃行署”,但是在這些剛剛歸附過來的文官卻是有點名不正言不順的味道,畢竟又是大順朝的皇太后又是一口貞義夫人越王妃,而且他們這些文官總覺得這個“越王妃行署”的名義隨著承天皇帝已經有些不適合時宜了。
馬上就有人想好了名義:“既然是應天、順天、承天三號並用,那麼多出一位奉天皇后也是理所當然的事情!”
“對對對,大明奉天皇后這個尊號極好,雖然不能再加監國、秉政這樣的尊號,但是其它的尊號大家可以好好想一想!”
“大明奉天皇后這個尊號確實不錯!”
現在高一功、李過、田見秀這些武將也是神采飛揚,雖然他們彷彿又覺得到大順朝最輝煌的那段光陰,大家都在籌畫著進京以後的光明前景,而現在只是把大順皇帝換成了大明奉天皇后,但是跟當時的場景並沒有多大區別,等承天皇帝一統天下的時候他們這些有功之臣都有一場享不盡的榮華富貴。
當然也有人擔心大順朝與大明朝之間是滅國之仇,但是仔細一想又覺得完全不是問題,承天朝不是朱氏天下是劉氏天下,他們跟著劉皇帝與高皇后打天下根本不需要擔心朱皇帝的問題。
只是仔細一想,他們都覺得這些文官說得很對,只要“大明奉天皇后”的事情辦成了,他們就是劉皇帝與高皇后的人,根本不用擔心什麼歷史問題,對這件事變得異常熱心起來,高一功更是表現得特別積極:“我姐就應當是大明奉天皇后,應天、順天、承天、奉天都齊了,承天朝肯定能夠一統天下!”
這是一個好兆頭,只是大家談興正濃的時候卻突然有川中來的使者報告了壞訊息:“小人見過總督五省軍務越王妃高娘娘以及諸位將軍、巡撫、道臺、府臺,小人是奉楊展將軍之令來通知諸位將軍,大西賊張獻忠在川中立足不住已經準備大舉東征入鄂,出川第一步就要奪取荊州府!”
不管是高皇后還是下面的文武官員都大吃一驚,雖然歷史上大順軍與大西軍有過一段合作的蜜月期,但是多數時間都是王不見王,而且大順軍在山海關失敗之後張獻忠就與大順軍徹底翻臉,但是誰也沒想到大順軍好不容易在荊州府過上幾天好日子,張獻忠就要砸大家的飯碗。
高皇后雖然一向怯弱沒什麼主見,但是她很清楚張獻忠若是獲勝,她的“大明奉天皇后”肯定就當不成了,因此她第一個站起來說道:“既然張獻忠自取滅亡,那咱們也不要講什麼情面!”
而下面的文武官員也有著同樣的感覺,他們好不容易拿下荊州府這麼一塊地盤有這麼一個加官晉爵的機會,張獻忠居然跳出來搶地盤砸飯碗,那自然是無論如何都忍不下去:“八大王敢來,咱們就把他剁成八段!”
“張獻忠敢來荊州,不管他帶多少兵馬,咱們都把他們殺得乾乾淨淨!”
“諸位侯爺或許與張獻忠過去有些交情,但現在已經是你死我活的關係,請千萬不要手下留情!”
“請各位撫臺、道臺放心便是,現在我們已經是官軍,殺賊肯定是不遺餘力!”
只有一向寬厚的田見秀問出了一個非常關鍵的問題:“川中據說是天府之國,張獻忠為何立足不住要大舉東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