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靈異小說>明風八萬裡> 第九十一章 分省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九十一章 分省 (2 / 2)

雖然現在已經有一位“總督五省軍務一品貞義夫人高氏”坐鎮荊州,但這只是權宜之策,朝廷肯定要派真正意義的自己人坐鎮兩湖,而王孫藩恰好就是合適的人選之一。

王孫藩立即明白邢勝平的一片好意:“天門伯放心便是,湖廣總督這個位置我到時候肯定會爭一爭!”

對於大清朝來說,順治二年可以說是一個大起大落的年份,甚至可以說自從七大恨起兵以來,大清朝從來沒有過如此輝煌的勝利,也沒有經歷過如此前所未有的挫敗。

年初的時候,大清國先後攻克潼關、西安與延安,給了李自成的大順朝毀滅性的打擊,接著就是阿濟格與多鐸兩路南征,但南征順利的程度與戰果之大出於所有人的意料之外,不過是兩三個月的時間,大清軍還沒打上一場象樣的戰鬥,大順國與弘光朝都已經徹底成為歷史了。

但正因為這樣的勝利來得太快太容易了,所以包括攝政王多爾袞在內的滿洲貴族一下子就飄了,毫不猶豫地下達了剃髮令,但是不管是多爾袞還是其它人都沒有想到剃髮令的後果會這麼嚴重。

六月下達的剃髮令讓劉永錫的金華賊變得如日中天,八月份越明軍就已經收復杭州,博洛貝勒的四萬大軍在杭州全軍盡沒,豫親王多鐸親領的大軍在湖州也遭受大敗,當時京師的諸位王爺、貝勒就覺得形勢不對,所以特意讓豪格領兵南征。

但是誰也沒想到金華賊的猖狂程度竟到了無法無天的地步,雖然朝廷已經下令英王阿濟格的十幾萬大軍沿江東進,但是由於金華賊與流賊合流荊州失守,阿濟格大軍被迫回師,江南的局面變得更加險惡,不但松江府、蘇州府先後失守,甚至還有溧陽之役這樣的大敗。

但是朝廷還是對江南的戰局寄以厚望,總覺得朝廷既然已經投入了多鐸與豪格兩位親王與他們統領的大軍,即使被迫北撤也能維持劃江而治的局面。

但是順治二年的十二月初江寧府突然失守才讓京師的諸位王爺、貝勒如夢方醒,可直到現在他們都不知道江南到底是怎麼丟掉的,對這次南京之役的具體戰鬥經過也是一無所知,甚至連多鐸、豪格在倉促之間到底帶了多少人馬北撤都不知道,多鐸、豪格只說“王師北撤僅存二三萬人”。

但是根本沒說到底是從江寧府撤出了兩萬人還是三萬人,更不知道其中有多少八旗軍多少漢軍多少綠營多少新附軍,事實上多鐸、豪格的說法往往是一日數變,而且只知道望風而潰一路北逃,幾萬清軍看起來還不如幾千人好用。

現在包括多爾袞在內的滿洲貴族們已經看出了其中的玄機,但哪怕是多鐸與豪格的仇家現在都不敢站出來揭穿真相。

揭穿真相很容易,但是怎麼善後就是大問題了,搞不好問題沒解決,只能解決提出問題的人,何況跟隨多鐸、豪格南征的大清精銳不下十萬,現在連兩三萬人都沒有,如此驚人的損失不管誰去善後都是死路一條,所以一眾王爺、貝勒與多爾袞一樣都不敢承擔責任,只能把全部希望都放在親自南征的大貝勒代善身上。

直到金聲桓南昌反正的訊息傳到北京,諸位王爺、貝勒終於回過魂來了,馬上就有人站出來指責多鐸與豪格:“豫親王、肅親王擁兵數萬卻只知望風即潰,退守江北之後未與金華賊一戰卻接連失守揚州、鳳陽、淮安,是不是應當追究責任?”

只是真要追究責任,肯定是攝政王多爾袞的責任最大,更不要說多鐸是他的同母弟弟,而且多鐸與豪格這兩個人選都是由多爾袞親自拍板,因此多爾袞只能先保住這兩個恨得要死的敗軍之將。

“豫王、肅王雖然是敗軍之將,但是他們如果能守住徐州就允許他們戴罪立功,現在江西、湖廣的軍情更重要,想必你們也看過英王的奏報,英王已經準備北撤!”

一說到英王阿濟格北撤與江西金聲桓反正,大家雖然知道徐州肯定守不住,卻暫時放棄追究多鐸與豪格責任:“英王在湖廣能堅持多久,關鍵就看金聲桓在江西能堅持多久!”

雖然從表面來看,金聲桓在南昌反正對於大清朝極為不利,但是金聲桓既然是歸附唐王,對於大清朝自然是一個極大利好,就連多鐸、豪格的奏報上都說金華賊已經抽調近萬人沿江西進。

而多爾袞更是非常明確地說道:“不管英王能在湖廣堅持多久,象這次江寧失守的教訓不能再犯了,這都是八旗精銳啊!”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