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她又是那個豪氣沖天的邢夫人!
劉永錫也覺得這樣的邢夫人美極了:“聽到夫人的意思沒有,就讓我們試試這支八旗勁旅的成色!”
如果說在這一場勝利之後臨淮鎮對於八旗勁旅有一種極度畏敵情緒,那麼真正見識過清軍戰鬥力之後,臨淮鎮反而變得極有章法,接下去兩三天之內與清軍又發生了六七次接觸。
這六七次接觸的規模並不象與吳兆勝一戰直接動用了數千人的主力,雙方投入的兵力都不超過一千人,這次戰鬥臨淮鎮既有小勝也有小挫更有打成平手者,但對於臨淮鎮的對手來說卻是大吃一驚。
豫親王多鐸覺得自己小看臨淮鎮,雖然他覺得自己已經夠重視劉永錫這位誠意伯世子,但誰也沒想到這位劉永錫居然敢在戰場上公然正面挑戰八旗勁旅。
多鐸並不在意幾場戰鬥中到底損失了多少人馬,因為最近又有不少明軍前來投降,其中甚至還有明軍的野戰主力,現在多鐸麾下的大軍不減反增已經超過了十萬之眾,而且山東的固山額真準塔也發動了策應攻勢,在這種情況損失三百人馬還是五百人馬並不重要。
但真正讓多鐸感到震驚的是臨淮鎮根本沒把大清王師放在眼裡,不管勝負還是平手清軍都付出不小的代價,若是讓南明幾十萬大軍都建立起這種自信,恐怕這次南征就要無果而終。
而下首的許定國長子許爾安更是特別激動:“豫王,對於劉永錫這賊子決不可養虎為患,今日揚州守軍就打著劉永錫與臨淮鎮的旗號出襲!”
雖然許爾安沒說戰鬥的最終結局,但是多鐸知道沒說具體結局就是清軍這邊打得比較難看,即使獲勝也損失頗大,因此他十分關切地問道:“劉永錫的兵馬已經趕到了揚州城?到了多少人?”
下首另一邊的耿仲明當即說明具體是怎麼一回事:“揚州城內的史可法本來不足為患,但是由於劉永錫這賊子派了近千援兵進城又收容不少高傑殘兵,現在形勢就不一樣了!”
多鐸卻只關心一個問題:“劉永錫的臨淮鎮主力還沒到揚州城吧?”
許爾安比誰都關心劉永錫這個殺父仇人:“劉賊主力現在還沒到揚州!”
多鐸最擔心的就是臨淮鎮上萬大軍都趕到揚州城,加上城內守軍一起依城死守,雖然多鐸手下有六十多門紅衣大炮助戰,但拿下揚州城也要付出血的代價,而現在臨淮鎮主力既然沒到揚州城,對於多鐸就是一個絕佳機遇:“命令下面儘快行動,博洛,揚州城就交給你!”
固山貝子也覺得這是建功立業的絕好機會:“豫王,區區一個揚州就交給我,你放手去對付劉永錫這小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