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劉永錫往邢營安排了許多誠意伯府的老人,邢勝平也還留在南京忙於婚事,但是劉永錫卻還是決定尊重邢營的傳統,用一種細雨潤無聲的形式慢慢進行滲透。
雖然邢營還是原來那個邢營,但是高傑與邢夫人對邢營的掌控力度正在慢慢衰減。
邢夫人對於劉永錫“再借用一個月”的答覆非常不滿意。
雖然劉永錫承諾邢營南下時五百人歸還時將有一千五百之眾,但是高傑與邢夫人反而更加擔心劉永錫有借無還,所以他們私下派使者帶著高傑的調兵命令想把邢營強行拉走,而結果卻是讓高傑與邢夫人徹底失望。
如果高傑能早兩天派人過來調兵,至少能把邢營拖走三分之一甚至一半。
但是現在正是邢營擴編的關鍵時候,哨官等著升營官,什長等著升哨官,老兵同樣盼著升什長,最後高傑只拖走了二十餘人,倒是邢營這邊立即作出反應,把一些鬧著要北上歸營的什長與老兵直接送還給高傑與邢夫人。
只是這樣一來,高傑與邢夫人對邢營的影響力更弱,而劉永錫也開始大量招募北來難民擴充實力。
京口軍既然“錢糧管夠”,募兵自然是沒有什麼問題,甚至還有挑挑揀揀的餘地,現在入伍新兵的素質從哪個方面來看都算不錯。
只是部隊中的山東兵越來越多,就連邢營都出現同樣的情況,現在山東兵的數量已經超過了秦兵。
而劉永錫決定將新兵、老兵都放在一起訓練,但他雖然親自抓軍事訓練,但主要的精力放在宣講之上,讓這些官兵都知道自己為何而戰並最大程度削弱高傑、邢夫人與朝廷在京口鎮的影響力。
過去宣講事務是由童屹立來負責,但是現在童屹立這位戶部主事本來就是張皇后身前的紅人,劉孔昭也覺得童屹立“知兵”,邀請他過去一起主持操江水師。
當然劉孔昭這只是一個姿態而已。
最近兵部一直叫著設立兵額五萬的操江水師由文臣提督操江,而且還要分設九江、京口兩總兵,甚至直接點名吏科給事中李沾出任文操江,所以劉孔昭就讓向來以“知兵”著稱的童屹立來對付文官的攻勢。
不過童屹立雖然臨機應變不在行,但紙上談兵卻是頭頭是道,所以他與劉孔昭配合得不錯,劉孔昭都覺得自己一時半會離不開童屹立,因此宣講這件事就只能劉永錫自己親自出馬。
幸虧南渡時就已經有過這方面的經驗,而且當時就拼湊過相應的草臺班子,更不要說現在還有誠意伯府的老人相助,所以劉永錫親自捉刀並沒有遇到什麼大問題,而瑾兒與慧兒則是充當起紅袖添香的角色。
只是瑾兒幫忙抄寫的時候看出了不少名堂:“永錫哥哥,雖然你也說殺賊剿寇,但為什麼重點在北虜身上?這跟朝廷的意思完全對著幹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