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是說到錢糧供應的問題,誠意伯府這邊都有一堆苦水要訴,誰叫文官撈起錢來心太黑。
過去文武操江並設的時候,文操江每月只給戰兵九錢銀子,在市面還買不到一石米。
而武操江對部下就寬厚多了,除了一石月糧之外,還有鹽菜銀兩錢四分,此外對於老兵還有加米,多者每月加米五斗,少者加米也有一斗五升。
可是裁撤文操江盡歸劉孔昭提督之後,朝廷就按這個標準供給水師錢糧,劉孔昭為這事已經跟朝廷鬧了好幾次,但都是無果而終。
誠意伯府尚且如此,何況是出身高傑軍的邢營,上官剋扣軍餉是常有的事情,經常是餓著肚子與流賊廝殺,最後真刀真槍拼出來的戰功還要反覆打點之後才能升官。
在這種情況下維持良好的軍紀自然只能是幻想,現在雖然已經到了相對富庶的江北地區,但是錢糧供應仍然是大家最最關心的問題。
雖然知道劉永錫不但是應襲誠意伯也得到了閣臣馬士英的全力支援,但是這並不代表京口鎮在錢糧方面就能萬事無憂。
還好劉永錫路振飛手上弄到了五千人三個月的錢糧而且完全沒打折扣才能有現在的局面,但現在已經是坐吃山空的局面。
大家樂觀地估計了一下,朝廷給了三千五百人的糧餉,但是領取錢糧的時候必須到處打點,實際到手的能有三千人就非常不錯了,搞不好只能拿到兩千人的錢糧。
而且朝廷的錢糧標準一直就沒有定數,搞不好最終到手的錢糧只夠供應一千人,到時候京口鎮恐怕就找不到出路。
劉永錫卻是給下面的這幫兄弟吃了定心丸:“大家放心,錢糧的問題我有辦法,但到時候你們一定要聽我指揮才行!”
不管是邢營出身還是誠意伯府出身,這些將士現在都異口同聲地應道:“請總鎮放心,只要能弄到錢糧,您讓我們跟您一起渡江都沒問題!”
雖然說得還算含蓄,但是隔江就是南京城,劉永錫不由笑起來:“那到時候請大家一定聽我排程,這一票如果成了,至少能搞定咱們江北鎮一兩年所需的錢糧!”
因為劉永錫現在署職京口副總兵的緣故,現在他所領的這支人馬也被稱為“京口鎮”或是“京口軍”。
雖然京口鎮實力遠遠比不上高傑、黃得功、劉良佐、劉澤清的江北四鎮,更不要說兵力最多的左良玉部,但在馬士英眼中這卻是朝廷在江北最值得信任的一支武力,而且正因為京口鎮實力太單薄需要朝廷的全力支援,所以他才對京口鎮重點扶持。
京口鎮源源不斷地從南京與鳳陽兩個方面得到了軍械軍資上的補給,雖然也給方方面面打點了不少銀子,但純粹從裝備來說,並不比江北四鎮遜色。
現在最大的問題還是雖然有了三千五百人的裝備,但是怎麼以很高的效率武裝起三千五百人才是關鍵。
劉永錫自領五營自然沒有什麼大問題,但過去一直保持很強獨立性的邢營就是個大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