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對於史可法與馬士英來說,劉孔昭與張慎言之間的衝突完全是一個意外,因此史可法當即開口說道:“張天官,誠意伯,今日會推閣臣,事關國家興亡,兩位務必相忍為國!”
馬士英也是同樣的口徑:“會推之事關係重大,誠意伯與張總憲都請各退一步!”
有他們兩位出面調停,這次衝突才總算告一段落,但是史可法與呂大器都覺得形勢的變化有點失控。
他們之所以允許五軍都督府的勳臣武職參與會推,自然是希望借用這些勳臣武職來壓制一切異議。
但是這些勳臣現在幾乎有一半都跟誠意伯劉孔昭站在一起。
而劉永錫自然知道是怎麼一回事。
在福王監國即位的過程中,這些勳臣都是政治上的失意者。
過去南京守備廳是文臣、勳臣、太監三足鼎立,而且在南京守備之下還有幾位南京協同守備,同樣也是由勳臣出任,勳臣在南都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
而現在南京升級為京師,卻只有內閣、六部以及可能重新設立的司禮監三足鼎立,多數勳臣實際被排除出南京的權力核心圈。
雖然魏國公徐弘基、忻城伯趙之龍這兩位舉足輕重的勳臣並沒有受到影響,魏國公徐弘基是徐達之後,而徐達是開國武將之首,所以天順之後魏國公世代鎮守南京,南京百官朝賀始終排名第一,而忻國公趙之龍作為南京守備勳臣,自然有機會繼續統領京營,但是其餘勳臣卻完全沒有著落。
因此看到劉孔昭與張慎言發生衝突,這些勳臣武職自然是站到了劉孔昭這邊。
而張慎言臉色也有點難看,他沒想到自己沒能徹底壓制住劉孔昭這個莽夫,但是他的神情很快變得更加嚴肅。
今天的會推大典可是說是關係重大,只比福王的監國大典稍稍遜色,在南京的五品以上文官與五軍都督府勳臣武職幾乎是一個不拉,甚至還有幾個象劉永錫這樣的閒雜人等也混了進來。
但這終究會推閣臣,劉永錫這樣的小卒子只能來看個熱鬧卻不能真正介入會推,只是劉永錫看了人群已經明白了許多關鍵。
會推向來是由吏部尚書來負責,今日也由剛剛上任的署理吏部尚書張慎言來主持,他站在殿上大聲說道:“國家新造,監國陛下以內閣無人,特命廷推數人以供監國點選!”
“廷推”之所以又被稱為“會推”,就是由在場的五品以上官員一起推選出若干名人選供皇帝點選,排名第一位的稱為“正推”,排名第二位的稱為“陪推”,排名最後則是“未推”。
按照本朝慣例,皇帝必須優先點選排名第一的“正推”,萬不得已才能點選“陪推”,如果點選“未推”、拒絕廷推名單要求重新廷推都會引發很大爭議,更不要說在廷推名單之外特簡任命。
只是先帝崇禎特別多疑,所以他點選的思路也是天馬行空,他點“陪推”、“未推”都是司空見慣的事情,拒絕廷推名單要求重新來一兩輪廷推或是直接在名單之外特簡任命也是常有的事情,甚至還有過枚卜故事,群臣廷推名單之後憑抓鬮結果決定閣臣人選。
不過現在是福王監國之後第一次廷推,大家覺得監國殿下肯定會尊重這次廷推的結果,所以這次會推的結果也將徹底改變朝局。
張慎言繼續說道:“我現在署理天官,會推的時候難免有瓜田李下,所以大家儘量給我一個面子不盡推我,會推的具體人選我也列了一個大致名單,大家照著這名單推選就行了,事關國家興亡,大家不要喧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