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靈異小說>明風八萬裡> 第三十九章 山東不可守亦不能守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三十九章 山東不可守亦不能守 (1 / 2)

萬曆四十三、四年,山東經歷了一場千年未遇的大旱,由於朝廷處置不力導致損失了至少幾百萬人口,可以說是山東千年未遇的浩劫,但這只是一系列災害的開始。

且不說越來越頻繁的旱災、蝗災與洪災,這些年來山東還幾度淪為廝殺的戰場。

天啟年間有聞香教徐鴻儒起事席捲魯南,崇禎二年又有登州之變,崇禎十四年李青山佔據梁山截斷運河,更不要說山東還要在一場場災害之後承擔起援遼的責任。

但是最大的人口損失還是來源於崇禎十二年和崇禎十五年清軍兩次入寇山東,每次都是屠城無數殺戮殆盡至少損失了幾百萬人口,到處都是“白骨露於野,千里無雞鳴”的場面。

光是濟南在屠城之後據說被殺者就達百萬之眾,而臨清城也在清軍屠刀下損失了幾十萬人口,至於普通的縣城更是經受了清軍鐵蹄的反覆蹂躪與屠殺。

畢竟連濟南、臨清這樣的大城都被清軍輕易攻破,普通縣城更脆弱了,在清軍圍攻中即使能勉強堅守一兩日,但遇到清軍的紅衣大炮仍然是立時破城的結局,而清軍破城之後必定大舉屠城。

崇禎十六年五月,明保定巡撫徐標就說過“臣自江淮來,數千裡見城陷處蕩然一空,即有完城,僅餘四壁,蓬蒿滿徑,雞犬無聲,曾未遇一耕者。土地、人民,如今有幾?皇上亦何以致治乎?”

而現在距離徐標北行不到一年,山東的情況反而變得越發惡劣,到處都是橫行的土寇,有些土寇甚至直接出了闖王李自成的旗號,根本沒把朝廷放在眼裡,而事實上朝廷的法度在官民眼中也已經是蕩然無存了。

童屹立向來以“知兵”而著稱,所以他在滄州的時候已經謀劃著在山東組織勤王大軍,甚至認為張皇后不必南下淮安,完全在運河上召見山東撫按、布政使,接著直接在濟南就位監國,但是看到運河兩岸殘破如此心就涼了一大半:“看來山東暫時不可守!”

劉永錫也贊同童屹立的看法:“山東是完全不可守亦不能守,不但已經殘破而且無可用之軍!”

大家以為他說的是如何對抗可能南下的大順軍,但劉永錫實際說的卻是清軍入關後的惡劣形勢。

清軍兩次入寇山東都是如入無人之境來去自如,最遠甚至一路攻到海州一線,除了極少數城池之外,多數城鎮只能在清軍攻擊立時破城,只有少數城池能堅守數日,而且只要清軍動用紅衣大炮就沒有攻不破的城池。

而清軍入關之後山東更是首當其衝,形勢更為惡劣。

畢竟清軍兩次入寇山東都是無根據地作戰不敢久留,可是接下去清軍完全可以依託北直隸與河南發動了更大規模的攻勢,雖然以現在的形勢留在山東肯定有一番作為,但真要惹急了清軍必然會直面幾支野戰大軍的圍攻,劉永錫覺得自己遇到這種情況也是無力迴天。

太康侯張國紀是個明白人,見到劉永錫與童屹立都不看好山東局勢當即下了決心:“既然山東不可守也不能守,那就不必延誤時間及早南渡了!”

只是山東殘破也有殘破的好處,招兵買馬突然變得容易起來,在滄州富定不但承諾了一大堆條件,而且只要入伍就能拿到安家銀並允許預支軍餉,願意主動報名者依然是少之又少。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