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思兔TXT免費看>靈異小說>唐奇譚> 第一千三百五十三章 治平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一千三百五十三章 治平 (1 / 2)

嗯,好訊息是,都府官軍在下河州盧林伯領,扎木城周邊的圍攻戰已經結束了。雖然三家叛藩加起來的兵力,與圍城的官軍成句不是太過懸殊,而且還有城防的地利加成,但是事起倉促準備不足人心並不穩定。

再加上官軍響應的還算迅速,很快就將建立了各種水路關卡,以活躍的遊船和巡騎,將其與其他支城、據點,給分割開來;再逐一的合力拔除,這些防備較弱的外圍據點,逐步斷絕其可以獲得的人口物資補充。

而都府司馬謝烈平在任多年,也是個有能耐和手段的人,為了儘快結束叛亂對於地方的影響;他一方面從被放棄的領地中,搜出那些從亂藩兵的妻兒老小,聚集在城下日夜輪番喊話,一邊籍此掩護派人潛入城。

串聯那些下層的管吏、藩士、家兵和壯丁,只要他們能夠及時反正開城,就不會追究他們被裹挾從亂的罪責。只要叛亂平息的酷愛,也許只是換一個當家人/藩主而已,甚至連領地都不會被剝奪、廢止或拆分。

因此,當夜岸苔藩良氏佔據的支城,夏梁城內就發生了大規模騷變;在一番內亂之後,現任藩主良國壁等人意外身死,其四子良盛元在少量家臣、部曲的簇擁下,開城出降官軍;自此三足鼎立的守勢崩塌一角。

然後,千嶼藩果氏據守的鐵支城,也同樣發生了持續的騷亂,但卻沒能形成壓倒性的優勢;反而露出被鎮壓下去的趨勢。因此,親自冒險佔據高處觀察的謝烈平,斷然下令潛伏在附近,待機人馬發動奪門強攻。

果然一舉突破了防備空虛的城門,又經過一整個白天的鏖戰之後,將千嶼藩藩主果黎平及其死忠殘黨,圍困在了城內最大的建築的方覺寺/奉賢祠中。到了這一部,對方已然是釜底游魚一般的,結局早已註定。

但在這時,卻又冒出了一個小插曲;在最後進攻方覺寺/奉賢祠的戰鬥中,突然湧現出了好些新生的鬼人,以及狂暴的異獸。之所以說時新生的鬼人,是因為這些鬼人身上蛻變形成的黏液,甚至都還沒有乾透。

而那些狂暴的異獸,同樣也是不分敵我,胡亂攻擊/撕咬一切所能見到的活物。這時甚至無需尚在城外軍營,作為壓陣和底牌的內行隊員/外行軍士出手;光靠長街上據盾如牆、刀矛齊進的官軍就輕易壓制下去。

由此,負隅頑抗的作亂三藩之家,就剩下扎木城內的當代盧林伯,甄紀遠一族了。但因為近在咫尺的抵角——夏梁城、鐵支城,相繼發生了變亂;也讓身為伯領之主的甄紀遠提高了警惕,搶先鎮壓、肅清了苗頭。

將留在城內的另外兩家子弟,及其部曲全數解除武裝,監管和看押了起來;又在宗廟和神祠前斷然處決了,一直在鼓吹與官軍妥協求和,或是散播悲觀情緒的族老、家臣和門人、清客;算是暫時穩定內在人心。

然後,就是毫無爭議的持續連日攻打。幾乎所有前來助戰的諸侯藩屬,都被分配了輪番進攻的位置和任務;這也是他們想要籍此獲得利益,必不可少的代價和態度。雖然按照宗藩法度,平叛軍隊無權處置其領。

唯有中土朝廷才能決定,叛亂藩領的去留存廢,或是改易他姓,或是分割散授,或是直接歸於公中;都有一套相應周密而複雜的流程可走。但領地上的田莊牧圍,山林水澤礦產,居所財帛,卻預設可以搜刮的。

這也是當年訂立宗藩法度時,所專門留下的灰色口子;雖然歷經歷代的爭議和修改補充,但是作為對任何妄圖悖逆大唐的,陰謀者和潛在野心家的威懾;始終沒被徹底的封死。因此也變相刺激了助戰的積極性。

直到數天後大多數參戰的藩屬士兵,都露出了疲態和頹軟之後;然後,才突然換上了養精蓄銳、整好以暇的濛池王軍。頓時就打了守軍一個措手不及,就連當代盧林伯的嗣子甄蓮夏,都親自帶領衛隊前來支援。

才堪堪擋住了濛池王軍的攻勢,令其在城頭上沒法更進一步。但這時,在其他三面城牆虛張聲勢,佯攻和牽制的人馬當中,卻悄無聲息換上了新的生力軍。大宛都督府境內多是一馬平川的草原和戈壁荒灘地形。

因此,自古以來都是上好的養馬地,以盛產健馬、良馬乃至是,汗血馬這樣的名馬著稱。因此,境內召集的軍隊,也因地制宜的以輕騎,或是騎乘的步卒居多。從戰術技藝和軍事專長來說,肯定不是在攻城上。

但同樣在大宛都督府境內,也沒有什麼像樣的堅固大城;或者說,在唐人征服者到來之前,這裡雖存在過一些城邑和聚落;但多是遊牧色彩十足的大木欄和土圍子;長期作為畜群度夏的季節性營地和臨時王庭。

直到唐人再度征服了這片土地後,才沿著河流和水源地,建造起堡壘和聚居點,開墾田地和建造碼頭、貨棧;以此從點到線的分割、隔斷了,傳統遊牧區的遷徙路線,也將其騰換、馴化成如今諸多順服的藩部。

就如中土的北塞草原一般故事。因此,在這種基礎上建造起來的城池,本身因為遠離獲取石料、大木的山地和河谷;在就地取材上可謂是各逞手段。簡陋一些的就是就地挖出壕溝,然後再篩土、夯土築成牆圍。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