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總還有什麼其他想問的嗎?”孟繁岐咧嘴一笑,他早就發現希小虎在有意地考察自己。
只是他清楚,希小虎是谷歌尚海廣告的領軍人物,不說第一,至少也是第二把交椅。
如果不徹底打消他的疑慮,往後的工作不好開展,後續的推進和測試也很難順利。
要知道谷歌每年測試各種方法上千次,最後演算法想上線,還是需要依靠別人的。
況且希小虎現在也只是可以理解的懷疑,而非是惡意的針對。
希小虎聽到自己被稱為虎總,表情一僵,他感覺這小子是故意的。這稱呼怎麼聽著傻頭傻腦的呢?虎了吧唧的。
孟繁岐則一臉無辜地看著他,這他能怎麼辦,總不能叫希總吧,那豈不是搶走了以後老拜登的稀宗稱號。
“看來孟同學確實對我們的整體策略非常瞭解了,只是不知道你又打算做出什麼改進呢。”希小虎對孟繁岐本人並沒有什麼意見,如果對方真的能有所突破,這對於他來說也是一大成績。
尤其本次研發過程,似乎是要在谷歌尚海進行,自己勢必要成為負責人和把關者。
成績自然是能分一杯羹的。
聊到這裡的時候,希小虎已經基本收起了懷疑之心,至少眼前這個年輕人明顯不是來添亂的,水平的下限已經有了保證。
接下來就要看他到底有什麼高見,他的上限究竟在哪裡了。
“我的想法,最佳化方面主要從移動裝置和人工智慧解釋模型這兩方面出發。”孟繁岐最開始起手的兩個演算法,均是谷歌15年迭代進去的方法。
與現在的年份有一定的距離,他確認了內部這部分還沒有開始開發,但距離不至於太遠,起到的效果會更加可以預期一些。
“其中前者是針對移動端網頁的最佳化,可以預見地,往後的歲月當中,使用移動裝置上網搜尋的人會越來越多。我認為一個能夠評估網頁在移動裝置上顯示效果的方法,可以極大地提升手機使用者的搜尋體驗。”
2013年底這個時間,不少網頁在手機上瀏覽起來還是非常不舒服的,放大縮小很不方便,許多功能甚至不支援。
但搜尋引擎中,注意到這個問題,並引入進網頁排名的還很少。
而短短几年過後,PC端的網頁就已經無人問津了,移動端的流量十倍往上翻。
給移動裝置推送閱讀體驗差的網站,是對搜尋資源的極大浪費。
聽完孟繁岐詳細的技術辦法之後,希小虎瞳孔地震,完全收斂起了任何懷疑的情緒。
剩下的只有驚訝。
“你的思路相當巧妙啊...透過特定視覺要求的判定,去確認網頁的比例確實有利於使用者當前的螢幕比例。”
作為內行人的希小虎,瞬間就意識到了這個方法的價值。
雖然它沒有直觀上直接創收,但這種對使用者體驗的照顧和關注,比起營收更讓他這個技術負責人欣賞。
“這個方向還可以加入一個變種,那就是移動端頁面載入快的網站優先。”孟繁岐打的這個補丁是谷歌18年加入的新判斷。
移動端不比PC端網路穩定,網頁載入速度也是影響體驗的一大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