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件事孟繁岐有所預料,也在他的計劃之中。但從李彥弘口中聽到這一訊息的時候,不由得還是有些興奮。
21世紀以來,真正的自動駕駛開始於2009年,谷歌秘密設立的自動駕駛研究部門,幾年後,華國方面也有不少跟進和成果。
如2011年,由國防科技大學自主研製的紅旗HQ3無人駕駛車,首次完成了全程286公里的高速全程無人駕駛實驗,創造了當時我國自主研製無人車在複雜交通狀況下自動駕駛的新紀錄。
2013年,白度也有基於比亞迪改造的首輛自動駕駛汽車在烏鎮大會上亮相。
不過,這些自動駕駛的研究其實跟人工智慧與視覺演算法沒有太大的關係,更多的還是透過傳統的感應器和控制理論在進行研發。
前世直到1516年,阿爾法狗顛覆圍棋圈之後,整個人類社會才真的感受到AI的威力,人工智慧因此也席捲了自動駕駛領域。
基於視覺演算法的自動駕駛方法才逐漸成為熱門。
孟繁岐在計劃和李彥弘合作的時候就曾經思索過,原本這個水準的實時檢測方法1516年才出現,被掩蓋在了阿爾法狗的光環之下。
如今被自己提前提出,是否也可以提前引發自動駕駛的熱潮呢?
根據李彥弘私下與美國一些企業家的溝通內容來看,答案看來是會。
孟繁岐敏銳地注意到,這會是一個讓自己資產迅速膨脹的大好機會。
“從客觀事實上講,自動駕駛其實直到2023年都沒有能夠大規模的投入使用。”孟繁岐捏著自己的下巴,在回憶自動駕駛行業的脈絡。
雖然以特斯拉為首的新型智慧車企如雨後春筍一般一個勁兒往外冒,這些企業的估值也一個賽過一個的高。
可說到底,沒有真正意義上的無人車投入使用,這些智慧演算法,終究只能作為輔助,無法取代人類。
不過,這並不影響資本圈對無人駕駛技術商業應用以及廣闊商業前景的樂觀情緒。
阿爾法狗16年引發世界關注之後,人工智慧徹底破圈,進入所有人的視野。
就在短短30天的時間內,自動駕駛相關的投資內容,交易總額就翻了四五倍。
“那個時間段,用‘人在家裡躺,錢從天上來’形容不算誇張,投資人就算對自動駕駛、人工智慧一竅不通,只要聽到是自動駕駛的專案,就表現得趨之若鶩,生怕錯過了這個絕佳的投資機會。”
以孟繁岐的視角來看,使用“野蠻生長”這個詞彙來形容那個時期絕不為過。
大家似乎都認為,乘著阿爾法狗打敗李世石的餘威,在人工智慧的幫助下,三到五年之內實現自動駕駛似乎成為了理所應當的事情。
孟繁岐記得,多家自動駕駛公司以及汽車公司高管曾喊出過3年或者5年實現自動駕駛量產的口號。特斯拉公司CEO埃隆·馬斯克也曾表示,2018年就能夠推出完全自動駕駛系統。
但隨著時間推移,人工智慧在汽車領域並沒有復現移動網際網路對傳統行業的降維打擊,3~5年內實現自動駕駛,在2023年看來完全成了笑話。
與鉅額投資相比,自動駕駛公司沒有一家擁有大規模商業化的時間表,想要實現盈利更是遙遙無期,而企業要發展還需要持續投入重金。
孟繁岐搖了搖頭,自動駕駛方向他並不會投入多少精力在裡面,但既然李彥弘的情報顯示,自己提前提出的演算法很可能會引發自動駕駛熱潮的話。
進去圈一波錢倒是非常不錯的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