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現階段提出的,對實時檢測技術的需求主要是兩點,道路監控和安防方面。
道路監控這邊是最方便的,不管是高速路,高架,重要街道口,政府早就已經部署了數不勝數的道路攝像頭。
這個需求的場景非常固定,攝像頭是不會動的,拍攝的角度也不變化,只是畫面中一直車來車往,有時候可能會有行人或者非機動車輛出現。
像高速路,高架路上就更簡單了,來往的除了車基本上啥也沒有,非常的好做。
不過,政府在這些影象上的需求卻有所不同。
孟繁岐提供的基礎技術,是在圖片中框選出一些物體,並標註它們是什麼。
可政府在道路檢測上的重點需求並不是這個,我特麼影片裡全是車,還用你給我標註這些都是車?
你給我標出來幹嘛呢,我拍的時候就知道了,這些路上一直都是車來車往。
所以雖然政府方面目前的意向十分積極,很看好白度,但是白度卻非常焦慮,忙得是焦頭爛額,李彥弘和餘愷這幾天都沒怎麼好好睡覺。
這是一個巨大的機遇,也是一個巨大的挑戰。
如果能夠短時間內完成需求,全國那麼多的道路監控攝像頭,這得是多大的訂單啊?
當然,李彥弘也很熟悉,這裡面肯定會有逐個試點,慢慢推進的過程。但他有信心,只要第一單順利,後面的推進一定是勢如破竹。
因為這種東西的現代化智慧化,會是一個不小的政績,李彥弘很清楚政府方面負責人最大的動力是什麼。
政績+白度方面的輔佐宣傳,李彥弘想不出對方不積極推進的理由。
但說一千道一萬,現在有一個最大的難題,那就是百度這邊不知道該怎麼去做。
他們才剛剛接手孟繁岐的程式碼,雖然消化了大概做法,但對不少地方為什麼要這麼做,用其他的做法有何優劣,還缺乏深入的理解。
如果讓孟繁岐瞭解到政府在道路檢測方面的需求,他還是相當熟悉的,核心點就是超速檢測和違章檢測。
其中超速檢測呢是主要需求,說白就是透過對比影片中不同幀之間車輛位置的變化,直接計算其實時的車速。
由於攝像頭角度固定,幀之間的間隔也是固定,所以只要從位置變化中計算出車輛行駛的距離,就可以計算車速了。
但這裡有一個難點,那就是你怎麼知道不同圖片中哪些車輛是同一輛呢?這裡就涉及到物體追蹤技術。
政府方面並不清楚其中的技術區別和難點,他們覺得你這個檢測還挺智慧的,我就測一下車速,沒啥問題。
對白度其實是過分樂觀了,現在的白度根本做不到在孟繁岐的程式碼上增加這些功能。
另一方面,違章檢測只是一個添頭,不是核心需求。
違章檢測無非就是再新增一些對違反交通規則行為的檢測,比如有沒有系安全帶之類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