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二聽見他這樣的話,鬆了一口氣,對方要是再和他提供銷單位之類,他真得認真考慮下對方是否適合管理業務工作。
供銷社此刻雖然依然算是比較好的採購單位,但是在凌二看來,已經是百足之蟲死而不僵,現在費大力氣搭上關係,也是白搭,還是需要腳踏實地,用心自建渠道。
凌二道,“王經理,以後都靠你了。”
晚上,梁成濤宴請,連剛剛上任為技術科長的江賢磊都喊上了。
裝置到位、工人到位、印刷包裝到位,一袋袋的洗衣服開始打包進紙箱子裡,一袋250g,一箱子40袋子,一天下來,居然生產出來100箱,滿滿當當的堆在廠區的一角。
凌二不著急,王祖勳也不著急,倆人分頭往各個報社跑,拿錢砸廣告,廣告位不要大,只要個豆腐塊,上面寫著“寶潔日化生產不傷手的洗衣粉,誠招代理加盟。”
最後一欄是座機號碼和廠地址。
是王祖勳提議做廣告的,而廣告詞是凌二想的,廣告詞實在一般,他腦子裡倒是有不少的廣告創意,奈何無法實踐,畢竟連年度春晚都是一股土旮旯味,又能對廣告業抱有什麼指望呢。
一切才剛剛起步。
何況,做廣告的目的是要效果。
在此刻,日化產品的競爭並不激烈,只要有貨,就不愁賣。
既然不愁賣,何必多此一舉?
至於品牌建設,想的就有點多,先活下來再說。
凌二知道,要不了幾年,外資日化就要轟轟烈烈的進中國了,那個時候才是真正的危機時刻。
梁成濤卻發愁,畢竟連個客戶都沒有,他乾脆從單位請了兩天假,現在主要工作是守著電話機,並不時的從自己的通訊錄上找上倆個號碼,讓自己的同學去所在城市的報社去給聯絡個廣告位,然後再讓金鐘去郵局匯款。
《經營報》的廣告是先上的,在當天便呈現出了效果,從早到晚,接了有十來個電話,可是大多隻是諮詢,其中有不少居然還是同行。
等到《農村百事通》的廣告登上,居然有人騎摩托車從常熟跑過來,當天便籤訂了合同,成了日化廠的第一個客戶。
為了紀念開門紅,梁成濤把合同裱起來,放進了檔案櫃裡儲存起來。
有了第一個,便有了第二個,第三個,日化廠的產品終於有了銷路。
日化廠不再保留產力,加足馬力生產,不過廣告依然不能停,廣告一停,電話就停了,電話一停,多餘的產量就沒地方去了。
月中的時候,梁成濤一咬牙,又加了兩條生產線,產量翻倍。
忙不開的時候,邱家兄弟和凌龍等人看不過眼,也會幫忙,雖然他們在裡面沒股份,但是他們現在住著的地方是人家廠裡的。
人家待他們不差。
最清閒的是凌二,他沒有開過廠,沒有做過銷售,因為沒有經驗,許多工作他插不上手,很多事情還是王祖勳在做。
王祖勳不虧是老業務出身,訂合同,談業務,樣樣精。
看到忙得腳不沾地的王祖勳,他笑著對梁成濤道,“一個月七百塊忒少了點,加錢吧。”
“那是自然,”梁成濤大笑,他很肯定,按照目前的情勢,刨除所有的開銷和成本,一個月的純利至少能有二十來萬,肯定沒有之前國庫券來得快,但是穩定啊,而且,以後還能擴張,肥皂、洗滌劑,就沒有他不能做的,他豪氣的道,“我晚點跟江賢磊研究下肥皂的事情。”
“別,不要那麼著急,”凌二道,“我覺得現在把洗衣粉做好才是關鍵,不傷手的洗衣粉,承諾的就要做到,做到了以後就是口碑,做不到,你這廠子也就只活個兩三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