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事還引起了高層注意,為了“繁榮首都服務行業”,決定遷滬上名店進京。
接下來,四月,“鴻霞”“造寸”“萬國”“波緯”“雷蒙”“藍天”等服裝店進京。七月“中國”“國泰”兩家照相館,“普蘭德”“中央”兩家洗染店,“華新”“紫羅蘭”“雲裳”和“湘銘”四家理髮館,由於沒有合適地點,四家索性聯合開店,就是著名的“四聯”。
遷過來後不管是照相館還是理髮店價格都貴,但依舊每天爆滿排隊,任何時代人民都有對美的不懈追求。
比如在‘四聯’理個髮要八毛錢,其他理髮館才兩三毛,剃頭挑子就更便宜,四聯理髮店的師傅當月賺一百多,超過處長!
徐得庸在街頭找了個剃頭挑子,花六分讓用推子推個寸頭。
所謂“剃頭的挑子一頭熱”,是因為當時剃頭的挑子用扁擔挑著。一頭是紅漆長方凳,是涼的一頭。另一頭是個長圓籠,裡面放一小火爐,是熱的一頭。
對於剃頭匠,正月可是一點不友好。
為嘛?
“正月剃頭死舅”嘛,一般沒人剃頭。
給徐得庸剃頭的是個老手藝,他隨口問了這個問題。
老剃頭匠一邊按著徐得庸說的給推發,一邊道:“聽老輩講,這死舅”實際是“思舊”,應該叫“正月剃頭思舊”,清軍入關實行“留髮不留頭,留頭不留髮”,所以老百姓就有這麼一個相約,咱正月誰都不理髮,到二月二日再剃頭。”
徐得庸點頭表示知道了,小推子“咔哧咔哧”的理完,洗頭之後精神抖擻。
徐得庸笑著道了聲謝。
旁邊應該是老剃頭匠的兒子或者徒弟,
給一個皺著臉的三四歲的小子剃完頭,拍著露出青色頭皮的後腦勺笑著說:“剃頭打三光,不長蝨子不長瘡,好了,下去吧。”
小子頓時如釋重負,逃似的從板凳上下來。
媽耶,剃頭好嚇仁!
徐得庸看的忍不住笑了,嘿,日子喲……。
……
感謝“書友2018***4248”“蜀中小白”“鯤5648”“梟歾”“風中妖嬈花”等兄弟的月票
感謝兄弟們的每一份支援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