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其它小說>年代:四合院裡的手藝人> 第38章 小衛星(求撫)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38章 小衛星(求撫) (2 / 3)

供給制基本是國家給你以及家人,提供所有的生活費用和物品,從解放前一直沿襲到解放後。

包括伙食、生活用品、津貼等等,供給的標準各不相同。

比如像“開小灶”就是供給制下的產物。

那時候吃飯按級別分為“大灶”、“中灶”、“小灶”,能吃上小灶的都是級別高的人。

伍貳年改革為“工資分”,這算是最早的工分了,機關人員自上而下分為二十九級,。

工資分由伙食分、服裝分、津貼分組成,按糧、布、油、鹽、煤五種實物的數量進行摺合,比如一個工資分約含:2.8斤糧食、0.05斤植物油、0.2尺白布、2斤煤、0.02斤食鹽。

伍伍年,國內經濟向好,物價基本穩定,工資分已經不適應新的需要,GWY釋出,決定在七月國家機關人員率先進行工資改革,實行貨幣工資制。

一些國有企業也跟進,有領導知道工資制是大勢所趨,私下給一些員工改了,當發工資拿著好幾十塊錢,他們都有些懵逼。

可是當他們知道以後不能從廠裡領東西,覺得不保險,又哭著喊著讓改回去,也是鬧了一些笑話。

當然,一些公私合營的大企業和街上的私營小商業是發工資,只是普遍不高。

等到了今年六月份,劃時代意義的工資改革決定全面透過實行,按勞分配。

從此‘級別’成為人們排序中重要的標準,它奠定了長達三十年之久的勞動工資制度基礎。

等今年工資改革後,各階層分級拿工資,收入都普遍提高,生活水平才慢慢上來,像什麼腳踏車、收音機、縫紉機的大件攢個幾年也能買得起,開啟了‘三轉一響’的時代。

如今在南鑼鼓巷,家裡有超過四五十存款的都是有錢人,比如許大茂、一大爺家。

除了錢,還得有布票,這個時候每人每年發放17尺3寸布票,也就剛夠成人做一套藍布制服,還有期限,過期作廢。

而且這個數字也不固定,往往會隨著國家的棉布、棉紗的生產情況進行調整,後來三年困難時期,布票數字降到最低。

徐得庸這一身,無異在這巷子裡放了一顆小衛星……,不對,這時候大蘇的衛星還沒上天,意思是那個意思。

他好不容易應付過去,逃也似的回到院子裡。

好傢伙,蹬三輪沒出汗,這一陣竟然出了一身汗。

進了前院,閻埠貴見到徐得庸這一身裝扮,頓時小眼睛一激靈,想要開口說話:“得……”。

沒曾想,徐得庸一溜小跑,沒給他打招呼的機會,就已經看不見。

閻埠貴:“……”

“得……,得嘞,這小子搞的哪一齣?從哪裡搗騰這一身衣服。”他小眼睛亂轉的尋思,這一身,誰看著不眼熱?

“孩他娘,孩他娘……。”閻埠貴連忙叫道。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