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靈異小說>三國志之大白天下> 第六章 營中小見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六章 營中小見 (1 / 2)

“半月後,在城北十里外的軍營校場中舉行。嚴紀那廝,身高八尺有餘,身材十分粗壯,力大無窮,能扛起七百斤重的大鼎。使一對七十斤重的鐵錘,騎術十分精湛,弓術也不差。唯一的缺點,便是有些憨直。”說完,公孫越古怪的看了看何白,面色神情有些奇怪。

何白見了哭笑不得,自已恐怕在公孫越的心目中,也是一個頭腦簡單的傢伙。不怪他,誰讓自已給他的第一印象就是如此呢。不過裝笨也有裝笨的好處,可以讓敵人小視於你。

何白暗道:“使一對七十斤重的鐵錘,比我一雙五十六斤的鐵鞭要重,力氣比我要大。不過沒事,武功並非是力大者勝。身高八尺,那就是一米八五以上了,比我還高十多厘米。不過沒事,只高十多厘米,不算太離譜。況且公孫瓚麾下諸將,除了後來的趙雲,應該沒什麼猛將。”

“就算是武功最強的公孫瓚,後人評價也不過在遊戲中只有八十六左右的武力值。而且三國中用錘的高手,就只有北海郡孔融麾下的武安國一人而以,這嚴紀應該沒什麼大不了的。自已此時的武功經驗不足,但能抗典韋二十回合,怎麼也有八十點左右的武力值。相對於嚴紀,即使不勝,也不會大敗。”

思罷,何白說道:“既然如此,還請功曹大人為我尋來幾名騎術精湛的騎師來,教教我的騎術,我這定在這半月時間內,將這騎術練好,不叫功曹大人失望。”

公孫越也知曉騎術非一日可以練成的,但事以至此,也只能無奈的應道:“只好如此了。”

公孫越走後,何白找到成章、付邢說知此事,欲要二人參謀一番。付邢思索了片刻後,說道:“久聞白馬長史公孫伯珪是位將才,但提撥人才也不一定依靠精湛的武藝和騎射之術,還需其他方面的統軍才能才行。為什麼功曹大人只是提到了馬術呢?”

何白笑道:“公孫太守選的是親衛騎兵‘白馬義從’的副統領,只要武藝夠強就行,要其他的幹嘛。再說了,公孫太守這人的個人才能頗強,聽聞他有一個隱隱的缺點,不喜歡某一方面比他更強的人,所以此次挑選副將,只要武藝足夠,聽話就成。其他的不作他想。”

成章若有所思的問道:“這麼說,主公您在公孫太守麾下為將,只是暫時的了?”

何白轉頭看了看四周,念及要將此二人引為心腹手下,不能不與之透露一點東西,於是點點頭道:“不錯,公孫太守縱有千般不好,但有一樣極好。就是因為他自身出生卑賤,早年的經歷坎坷,常年征戰,自身絕沒有豪門子弟的養尊處優、吃喝玩樂的腐朽喜好。”

“其待人也十分誠懇,為官亦赤膽忠心,而且久經沙場,功勳卓著。對於我等同樣出生卑賤之人才,很是看重。決不喜歡出門豪門貴族的人才,說他們這些人本來就已經很富貴了,再給予重用他們也會認為理所應當,不會感激。”

“不說此言的對錯如何,但至少我等這些有罪責在身之人在公孫太守的麾下,不亞於是到了天堂。只不過成也蕭何,敗也蕭何。我之志向高遠,不亞於公孫太守,但在其麾下卻是不會有超躍他的可能。只能在我為其立下一些功勞,自身也有了一些名望之後,或可借他之手轉仕他方。”

付邢一驚,問道:“一郡太守尚不是主公之志?不知主公之志到底如何?”

何白傲然的說道:“不職三公,不爵萬戶,我之一生,又豈肯甘休。”

成章與付邢相對一驚,拜服道:“主公鴻志,我等定助主公取他一個萬戶侯來……”

之後的半個月裡,何白就躲在公孫越位於城東的一處小莊院中,專心的練習馬術。操練親衛一事,就只能是安排好所要操練的內容,繼而由付邢、成章二人主持。

二人對於何白大不同於當下流行的練兵之法,即感到稀奇,又感到古怪。此時練兵專注單兵個人的殺敵武技。比如想當一個亭長,就需要刀槍劍戟弓弩什麼的樣樣精通。衝鋒陷陣的猛將更是十八般兵器全通,混戰之時隨便撿起什麼都可以殺敵。

在兩軍作戰時,雖然一開始有擺陣式。可是一但交戰,兩軍頓時混作一團,各自以伍、什、隊、屯捉對廝殺。個人的勇武在其中作用極大,斬將奪旗不在話下。只是二人既然與何白定了主從之份,他們倒也不敢有所異議,只能是聽令行事。

時光飛快,半月時間很快就過去了,經過擅騎的騎師認真教學,何白又刻苦的每日強練,騎術總算是不差了,何白自問可以自如的在馬上與人鬥將了。

而何白的十四名親衛,在經過付邢、成章兩人按照何白的要求專門訓練之後,個人的武藝厲害多少,倒也說不上,可能還有些退步了。只不過他們的行動如一,令行禁止,頗有十四人如同一人的感覺。

這讓有統兵經驗的付邢大吃一驚,每日僅僅只是一些普通的佇列訓練,左轉右轉前進後退什麼的,這樣子竟隱隱有了傳說中的陣型陣法模樣了。這讓曾經有過陣型陣法訓練的付邢大感驚異,因為當年的張角也曾用太平道教徒演練過陣型陣法,只是最終也沒有成功罷了。

此時的練兵之法多練大概,雖然講究陣型陣法,可是沒有苦練十年以上的精兵,是擺不成的。就算擺成,也只是花架子而已。就如宋朝初年的兵馬,一擺陣型可說天下無敵。可是到了後來,同樣的陣法,用不精練的兵馬擺來,頓成樣子貨了,十戰九輸。

要說陣法,傳說從春秋戰國時代流傳下來有十陣,但真正懂的人極少。在三國時期基本上沒人去擺,只有曹操、曹仁的“八門金鎖陣”和諸葛亮的“八陣圖”兩個。也可說是一個,因為那“八陣圖”是“八門金鎖陣”的升級版。

初期是軍閥混戰,朝不保夕,沒有那個時間來操練精兵演練陣法。後來三國鼎立了,需要一連打上數十年的戰爭,才有那閒功夫和精兵來操練陣型陣法。諸葛亮之所以能夠以少敵多,少輸多贏,便是有那陣法之故。只是那“八陣圖”的攻防皆好,但機動卻差,雖能勝敵,卻不能殲敵,所以諸葛亮的北伐終不能成。

付邢心中不由暗暗的驚喜不已,想當年大賢良師張角曾授過張寶、張梁與諸弟子陣法,只可惜能悟者極少,唯有渠帥波才,張曼成、馬元義數人能悟。自已雖是黃巾力士出身,卻因常常隨侍張梁身旁之故,倒也多有所得。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