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后雖然迫於朝庭壓力,驅走了十常侍,但又念舊召回十常侍返宮做最後的侍奉。於是便在前日午後,十常侍借太后之名召大將軍入宮,就於嘉德殿前,將大將軍誅殺,方才引起此番大亂來矣。”
“啊?舅舅被十常侍害了?”劉辨大驚的問道。
何白沉痛的點點頭道:“是,不單單是大將軍,就連車騎將軍也沒於亂兵之中。”
劉辨頓時悲痛的哭出聲來,劉辨年紀雖小,但也知兩個舅舅不但是自已的親人,更是自已皇帝之位的保護人,若無了他們,十常侍又亡,那自已的帝位又豈會安穩。
一旁的崔毅破口大罵十常侍惡毒,不但生前害人,臨死都要坑害朝庭一把。何白心中默然,位置的不同,責任也不盡相同。十常侍的職責是維護皇權,當外戚與朝官的權力太大時,就必須設法壓制除掉他們。
從十常侍的所行所為,包括除掉何進,站在中立的立場上來看,他們所行都不算是錯。除掉咄咄逼人,欲害皇帝左右親信,有獨霸朝綱之意的何進,尚有溫和的車騎將軍何苗可以頂替。
只看他們臨死都不敢對皇帝不敬,就可知他們真是漢室皇帝的孤臣孽子也。只是他們所料不到的是,何苗竟然也死於亂事。他們所辛苦維持的大漢皇帝權威,在短短時間內全部盡喪,整個漢朝都成了各個軍閥的天下。
若自已處於十常侍的那個位置,只怕也與他們一般吧。只是十常侍本身的素質不高,方才有大把的罪責被人抓住。縱然他們所為算是正道,但在世人眼中,那也是邪道了。
等劉辨哭得夠了,也沒心思吃食了,此時河南中部掾閔貢終於單人匹馬,帶著十常侍之一段珪的首級,尋到了崔氏莊院,聞知皇帝在此,急忙前來拜見。只是看到何白在座,不由十分惱怒,竟被後來的何白得了救駕之功。
此時天色大亮,有何白的一眾死士護衛,劉辨決定回京。何白讓出了白馬給劉辨乘騎,自尋他騎保護著不會騎馬的劉協。一眾人離莊而行,不到數里,就有袁紹、王允、楊彪、淳于瓊、趙萌、鮑信一行人眾,數百人馬,接著車駕。
袁紹等人都作真真假假之哭,向劉辨這皇帝表忠誠,又使人將段珪首級送往京師號令,簇擁劉辨還京。路上不斷有大臣加入,就是退養在家的前司徒崔烈也跑來護駕了。
在北邙山下,忽見旌旗蔽日,塵土遮天,卻是董卓一軍到了。驚魂未定的劉辯見到飛馳而來的董卓軍,嚇得大哭,眾大臣說:“有詔退兵!”崔烈作為前導,也叫董卓迴避。
董卓氣勢洶洶的單騎上前,指著崔烈的鼻子罵道:“我日夜兼程跑了三百里路,你現在說什麼迴避?信不信我砍下你的腦袋!”接著,董卓又反詰大臣們道:“諸位公卿身為國家大臣,不能匡正王室,致使國家動盪,天子流落在外,你們哪有讓我退兵的理由!”
大臣們都被董卓罵得無言以對,本來簡單的除宦一事,除得可真叫不甘入目啊。隨後,董卓進入迎駕隊伍,先拜見劉辯,又伸手想從何白的懷中抱走陳留王劉協。劉協不肯,何白更是似笑非笑的手握刀柄看著董卓說道:“莫非前將軍以為白不能護佑陳留王麼?”
董卓看清是何白,頓時吃了一驚。昨日聽聞何白移營向東,不知何往時,不想何白卻在救駕的隊伍之中。再看何白手握環刀刀柄,而他卻是單騎而來,護兵都不在左右。加上自已年老,身體肥壯,只怕勇武不如當年了,頗有退後之心。但想此時乃是奪取朝權的大好時機,卻不可輕易示弱退縮,量百官大多在此,何白小兒必不敢輕易害已。
於是更上前一步,拍拍何白的手笑道:“有天明這等虎士在此護駕,老夫又豈有不放心之理。這滿朝的文武大臣,老夫唯獨認可天明一人也。天明返京有空時,不妨前來老夫府中做客,與老夫多多親近親近。”
何白有些詫異的望著董卓,看來世上能成大事者,無論是膽量還是氣度,都是非常人可比的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