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奏皇帝,僕臣已與眾僚屬議定好西征之事物,僕臣將以佐軍校尉袁本初為大軍先鋒職,劉表、荀攸、鄭泰、何顒、逢紀參議諸軍事,曹操、鮑信、王匡等為大將,共率五萬大軍西征。然僕臣麾下之北軍士卒與皇帝陛下直屬之西園軍頗精,但兵力過少,又需防備河東之賊也。故此,僕臣意欲遣諸將四散,至山東諸州郡,發天下精銳共聚雒陽,彼時再出徵不遲。”
漢靈帝問道:“發天下之精銳?不知大將軍要何時方能準備妥當?”
何進奏道:“少則兩、三月,多則四、五月,八月末必將統軍西征。”
漢靈帝沉默片刻,心知不可急催之,不然定會被何進所懷疑,於是應道:“就依大將軍之奏吧。諸卿尚有事焉?”
何進不等其他官員出列,又拜道:“僕臣何進,尚有本要奏。”
漢靈帝不奈的問道:“大將軍還有何事?”
何進奏道:“今有太中大夫何天明,中平五年三月受令出任太原都尉職,於職上破白波賊李樂三萬於泌水之畔,後又整軍備武,內安庶民、西抗白波、北擋南匈奴,功勞甚多。中平五年十一月,更出兵常山、中山兩國,破黑山六萬之眾,陣斬李大賢、黃龍、王當、劉石、左髭丈八諸賊帥,威震河北。此戰雖屬私戰,但揚我朝庭之威,不令黑山囂張,亦算大功也。何天明既立此大功,然朝庭數月還未對其有所封賞,僕臣以為實在不公。特上奏皇帝陛下求賞,切莫失了功臣之心也。”
漢靈帝一驚,自已本想將何天明用作為手中之刀,專用於對付百官,不意其竟如此之快就被何進所拉攏了去?不過想想也是,何進之官職除自已這皇帝以外,無人可以壓制,何天明相投何進也是應有之事。於是展言笑道:“不意太中大夫何天明竟有如此之巨功?為何之前無人奏來?”
立時有隨侍的宦官小聲在旁說道,因為沒有瞧見何白命部屬送來升職金與封爵金,所以對何白的封賞便暫時先停了下來。然而數月時間都不見何白的動靜,想來何白也是清廉好名之士,不願以錢財買職購爵。
漢靈帝點點頭,此規矩是自已所親定,見錢才能對其升官封爵,所以怪不得眾常侍。然而今日卻有大將軍何進為何天明說情,而前日何天明的朝對更為自已揚眉吐氣了一番,所以錢財倒是可以不要。
漢靈帝於是問道:“不知大將軍以為,何天明當升何職?封賞何爵?”
何進拜奏道:“前日皇帝陛下已升何天明為太中大夫之職,再行升賞太速,不可行也。然而可以兼領他職。前西園軍下軍校尉鮑鴻因故被斬,下軍校尉之職已懸空半月之久,下軍將士無所屬也,可令何天明兼領下軍校尉一職。至於爵位,可封亭侯,食千戶。”
何白一聽何進對自已的求賞要求,頓時一驚,自昨日與何進相認之後,就聽何進說要為自已求官,然而自已一意的要求暫不透露雙方之間的關係,免得他人還以為自已的官位是靠何進得來的。何進當時也同意了,不想今日卻又為自已求如此高位,這怎能行。
漢朝高階武官的級別是將軍、中郎將、校尉三級。由於將軍並不常置,有戰事時才冠以統兵者將軍之稱,所以平時一般武官所能獲得的最高官職就是中郎將,品秩為比二千石,掌管皇家衛隊,屬光祿勳管轄。
這可不是到了三國時期,有軍功者越來越多,大量被封為將軍,中郎將與校尉反而成為了中下級軍官的那等氾濫時期,此時的中郎將與校尉含金量可高得很。
而下軍校尉更是直屬皇帝的西園軍實際領兵大將,排位第三,僅次於小黃門蹇碩與袁紹,比曹操的典軍校尉排位還要高。而且有名號的校尉多屬雒陽軍的京官,與無名號的地方州軍校尉不同,有時比無名號的中郎將還要稍勝一點。
所以何白以太中大夫兼領西園軍下軍校尉,又有亭侯之爵的話,除了三公九卿,何白基本上不比誰人差了。而且以何白此時才二十三、四歲的年紀,就步入了中高階的朝臣之列,之後的仕途只怕是前途無量,有望在四十歲達到三公的高度。
百官們全都詫異的斜看何白,以區區一介寒門之士,出仕才不過兩年時間,便就做到了此等地步,此子當真是鴻運當頭,福星高照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