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靈異小說>三國志之大白天下> 第九十九章 拜會蔡邕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九十九章 拜會蔡邕 (1 / 2)

何白又等了一會,只見一位年近六旬的清瘦黃面老者,在那名老僕的挽扶下,迎出了大門。何白心知這人便是蔡邕了,也不管他的相貌如何,有沒有一介大家宗師的風流範兒,反正是歷史所認同的文學、書法大家,只要對他有禮便就對了。

何白拱手彎腰九十度還下,持學生弟子禮深深的拜道:“後學末進何天明,拜見蔡大家伯喈先生。”

蔡邕上前兩步扶住何白,溫和的笑問道:“免禮,免禮,不意何議郎竟還如此的年輕,不知年歲幾何了?”

“回伯喈先生,白今年二十有三了。”

“好好好,國家有汝等這般的年青才俊,真天下百姓之幸也。來,裡面請。”

何白與蔡邕賓主互行拜禮,然後蔡邕又不以年老相欺,三揖禮從右邊入門。何白從左邊進去,在庭院中送上了一隻色彩斑斕的錦雞。這是周禮上所規定的禮節,蔡邕目前還是白身閒居,無官職在身,所以只能以士的禮節拜見。

只是何白又送上一小壇五斤裝的自釀低度酒,雖是後世常見的蒸餾米酒,卻比此時的酒糟酒漿要好上無數倍了。這是何白為引誘此時好酒的名士豪傑們,所專門命工匠營製造的酒器釀造而成。這蔡邕將是第一個品嚐此酒之人,相信定會被此美酒所征服。有蔡邕這等大名士幫忙宣傳,相信何府在數日之後定會客滿盈門的。

進客廳時,滿地鋪著筵席,何白先扶著蔡邕脫鞋,再自已脫鞋,因為天氣還冷,所以著襪入室。等蔡邕在主位上坐下之後,何白才在客位上緩緩坐下。

這坐的姿勢也不是隨隨便便,而是雙膝著地、腳背朝下、臀部落在腳踵之上。剛剛坐定,何白猛醒,這不是平輩之間的閒談,而是與蔡邕這等文學大家之間的學術請教問答。為表示尊敬,何白只得抬起臀部,挺直上身,擺出“跽”的恭敬姿態。

蔡邕擺擺手道:“何議郎莫要如此的恭敬,還是隨意些好,不然的話,老夫有些問題實在說不出口來。”

“喏,也請伯喈先生莫要呼白的官名,直呼天明二字便可。白對伯喈先生之敬仰,猶如學生對待老師一般。伯喈先生呼白的官名,真叫白渾身不適。”

“好好好,你我各退一步好了。”蔡邕十分滿意何白的恭敬,不由撫須大笑應道。蔡邕等何白坐定之後,才揚聲問道:“我聞天明是荊州零陵郡營道人氏?那營道我曾去過一趟,與營道之儒生何長思曾有過一些交往,不知天明是否是那何長思之族人?”

何白暗暗苦笑一聲,自已在此世無親無故的,最怕的就是他人問及自已的家世來,想要冒名都無法冒起。說來在後世時,自家的這何氏一姓,有傳聞是來自此時的大將軍何進。

然而在歷史中,何進之孫何晏被司馬懿誅殺了三族,那麼這就根本不可能是何進的後人了。除非是何進之弟何苗的後人,但更有可能是後世先祖找了一個古代有名的,或當大官的何姓之人為始祖。

何白想了想,何進此時至少還有半年時間的大權,此時若冒名何進的同族,說不定還會有些好處,於是說道:“非也,我之何氏源自軒轅陛下,乃姬萬叔之後也。三十一代遠祖為曲沃桓叔庶子韓武子,五十二代近祖為南陽何詩公。至白時已傳七十代了。說來白似與大將軍同族,只是在白之曾祖時,便棄家於野,潛心修道。後至零陵營道荒野而居,已傳三世,所以白才以零陵營道人氏自稱。”

蔡邕大訝,說道:“不想天明竟與何大將軍同族?不知何大將軍知否?”

何白微笑搖搖頭道:“何白不才,既無大名於天下,又有數代未與南陽同宗往來,還是莫要相認為好。免得他人誤以為何白攀龍附鳳也。”

蔡邕點點頭,不再問詢下去,轉問道:“前日,我從陳留入京師,於京師城外十里的官亭之中,見到了天明所書的《雒神賦》一文。其詞藻華麗而不浮躁,清新之氣四逸,令人神爽。想象絢爛,浪漫悽婉之情淡而不化,令人感嘆,愁帳絲絲。刻畫傳神,兼之與比喻、烘托共用,錯綜變化巧妙得宜,給人一種浩而不煩、美而不驚之感。使人感覺就如在觀一幅絕妙丹青,文中之洛神可謂有血有肉,而不會令人產生一種虛無之感。”

“我有兩處不解,其一,如此華美絕妙好文,為何多以鄉間俚語所作?如此一來,用詞就不夠精練,卻讓此文平白的低了兩個層次。其二,我觀天明所書之字,雖然……粗淺,但卻別據一格,有自成一家之態。細觀之卻又與穎川的鐘元常所書有些類式。不知天明是否與鍾元常相善?”

何白暗暗笑了一番,自已在讀書時看著文言文就頭痛,雖看得懂,但去背誦卻是不能。當初背白話文的《洛神賦》一文,還是為了追求美女才背的,誰知道文言文是怎麼翻譯的。羅培雖能翻譯,但恐用詞不準。何白也怕有人叫自已親自背誦,還是白話文好記一些。

至於字型,何白以前只隨便的練過一月的書法,對楷體、宋體、隸書都練了一下,卻都難看的很,唯獨楷體還馬馬虎虎過得去。而這楷體又是以顏體為標準,鍾繇雖是楷書的創始人,但其書法現在還未正式成型,自已也與他從未會面過,自然不能說與他有關了。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