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石親統五百精騎前來迎戰何白,何白望見之後,又豈會與他硬拼騎戰。畢竟已軍大多隻是騎馬步兵而己,騎馬衝擊散亂的單個步兵還行,硬拼騎戰可比不過賊人的專業騎軍。若已軍改為白馬義從突騎,何白定會乘機直突劉石本陣,將之一舉擊潰。
何白望見三里外正準備放棄攻城,朝著無極縣城西北角方向退去,想要佈陣的兩千賊兵,說道:“李平聽令,命你領兵四百騎,突擊賊陣,撓亂賊人的戰陣,並大量殺死賊人。我自領四百騎為你牽制住劉石本部。”
“喏。”李平坐於馬上拱手應命,長矛一舞,身後的侯成等四百騎立時朝著東北而去,何白自與成齊等四百騎前來迎戰劉石。
劉石瞧見分兵而去的李平所部時,不由眉頭大皺,對剛剛從攻城戰中退下的兩千士卒有些擔憂。在無成形的步卒戰陣保護,再多的散亂士卒也不是叢集騎軍的對手。當初黑山軍剛起事時,就吃過漢軍突騎無數次的大虧。更曾有數十萬黑山軍被區區數千漢軍突騎所擊潰的戰例發生。
劉石正猶豫是否也要分兵之時,卻看見何白領著四百騎在己軍之前裡許處全部下馬,戰馬在後,步卒在前,短短時間內,就布成了一個倒品字型的步卒小陣。而何白本人則由二十餘騎團團護住,立本陣於戰馬群中。劉石不由一愣,這是又什麼情況?
黑山賊每戰多以人數取勝,少懂戰陣兵法之將。劉石為人雖然勇武,但還是不甚明瞭步卒能夠快速成陣之含意。只是單純的認為何白一軍下馬與已軍騎卒步戰,乃是自取死路之道也。
劉石見後,不禁哈哈狂笑起來,指著何白一軍笑道:“我聞張大渠帥對這什麼太原都尉何天明頗為看重,認為其之悍勇與用兵之能,不亞於鉅鹿的那兩名良醜之將。然而其卻連最基本的騎卒剋制步卒都不甚明瞭,可見何其愚也。來人,暫不理會另一部官軍,先擊破眼前之敵,斬殺了何白再說。”
那二千步卒本就是各部渠帥所派出的援軍,並非劉石的私人部曲。若能以二千步卒牽制住何白的半數騎軍,讓劉石輕鬆的擊破何白本陣,此戰也就告勝了。縱然死上一些友軍也不算什麼。劉石遂不以已軍的步卒為意,只是領著騎兵朝著何白一部湧來。
何白大喜,對身旁的成齊說道:“我軍曾與賊人步卒交戰,雖初成之軍也能力敵三倍之賊。更何況士卒們才剛剛分得田地,士氣正盛,對斬首功極為看重,李平所部破賊並不難。難就難在此部賊人的五百騎軍上,汝若能夠以步破騎大敗賊軍,此戰我便以汝為首功如何?”
成齊聞言大喜,自幽州追隨何白以來,成齊每戰必為鋒首,殺敵不少,然而每戰卻都不能夠取得首功,反讓後來者車靖、李平反超居上。成齊心中頗為不服,但二將之功勞明明白白,遠勝自已之功良多,縱然不服卻也無可奈何。
今次已軍按何白的要求,可謂是有備而來。賊人雖是五百精騎,成齊卻也渾然不懼,誓要以步破騎,大勝賊騎。讓眾人好生瞧瞧,成齊也非無用之人。
成齊翻身下馬,肅容拜道:“今日我部自當奮勇殺賊,不破賊騎,不斬劉石便不算首功。還請主公試目待之。”說完便大步奔向步卒大隊,與位於陣中的一屯士卒同立前排,獨自位於前排最左端,豎起長柄環刀嚴陣以待。
太原郡兵自轉變成何白的私兵之後,何白為應對黑山賊的大舉反攻,並想盡量減少麾下部曲的傷亡率,而挑選了不少得自賊人處繳獲而來的完好武器防具裝備已軍。
三部黑山賊的武器裝備雖不算太好,但集合起來也有數十領玄鐵甲與五千餘領牛皮甲。加上何白本身所有,剛好可以給何白裝備出一屯百人的鐵甲重步兵,與數千雙層皮甲的輕步兵來。
因為士卒們的鴛鴦陣制式武器沒能攜帶前來,所以全部改用了漢軍的制式長矛大戟等長兵武器。何白軍向來多以長槍奇戈武器為主,士卒們對於長矛大戟的使用方法倒也十分順手。特別是成齊所在的一屯鐵甲兵,更是軍中擅用長兵大戟的好手。
成齊親領百名身強體壯的鐵甲兵獨立在前,縱五列,橫二十一人。每卒左右只有半米,前後不過一米。第一排與第二排全部都是大戟手,錯落而立,或跪或曲,專門用來刺殺與鉤住敵人。而後三排士卒則是長矛手,透過前排士卒頭肩之間的空隙,以舉姿朝前下扎刺敵人。這便是後世最為流行的步兵克騎的良陣長矛陣了。
單純的長矛陣在中國極少出現,蓋因為長矛陣對士兵的要求極高,不但要有極好的心理素質,更要有極好的佇列素質。而中國在大部分時間都是大一統的國家,時常是刀兵入庫,馬放南山,常備的職業士兵很少,更多的則是臨時徵召而來的雜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