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培的三策,可說將何白之前的打算全部打翻。何白在拜謝羅培之後,不由拿起自已最初的打算與羅培之策相比對。自已的最初打算是立足於暗中發展自身的勢力,招賢納士,築牆積糧後一鳴驚人。這屬於硬實力。而羅培之策則是立足於個人的人望、人脈、名聲、威望等軟實力。
這兩種方案說不上誰對誰錯,但何白現在所缺的並不是硬實力。硬實力方面,有五千不錯的精兵可依,有錢十數億,糧食雖少,但還是不用太過發愁的。更何況此時在常山有大量的田產,以屯田之法來集糧的話,一年之後怎麼也有二十萬石以上的收穫。維持已軍是綽綽有餘了。
何白硬實力不缺,最缺的正是這軟實力。如果何白能在雒陽城讓天下人皆知已名,無論走到哪裡都有人納頭便拜,人才主動來投,錢糧自動送上門來,那才是真正的厲害呢。
袁紹的初期不正是這樣嗎,若非曹操在官渡之戰時技高一籌,以袁紹的人望與威名早就一統全國了,哪裡還有後來的三國可言。何白雖為後世之人,可沒有後世常人的偏見,真把袁紹當成二世祖了。
何白透過仔細的對比之後,感覺自已要更擅長髮展硬實力,所以硬實力方面可以不急。在今後的一年時間裡,可注重發展軟實力。就算達不到袁紹的那個眾望所歸的境界,卻也要能夠達到天下聞名的地步。
何白決定既下,那太原郡的一切便可暫時拋棄了,不過這三千精兵可不能留給他人,需得全部收歸已用才行。何白問道:“增之,這太原郡兵已操練得不錯,我欲將之化為私兵,置於常山國中,不知可能成功?”
羅培拜道:“主公,這太原郡兵雖在主公麾下不久,但士心多附,化為私兵不難。只要給之充足月俸,只怕大部皆願。但是想將之從太原統一安置到常山境內,只恐會有近半士卒不願離鄉。主公或可用田地相引誘,計以往斬首功分給田地耕種,這數千士卒定會唯主公之令是從也。”
羅培這法倒是擊中了國人的軟肋,國人辛苦一生,所為者不過就是土地爾,只要有土地可以耕種,能夠安居樂業,哪裡不是家鄉。何況這常山與太原只是一山之隔,就算有思念家鄉之想,也可以就近探親。
何白本想讓麾下士卒成為職業士兵,以領取工資來養活家人,大量田產必會分散士卒們的心思。但是羅培之法卻更加適合此時的國人觀念。不過這法子對自己的公私之論有所妨礙,而且還將失去大部分的田產。這便是自己的名望不足,家世身份不夠,不能以人望聚攏大量義士的結果,唯有以實利相誘,才能得到他人的投效,這也是無可奈何之事。
也罷,就由士卒們自選吧。只是此策不能長久,不然總有一日會形成封建軍國主義。到了無田可授時,必會重燃新的戰亂,自己可不想被軍隊這隻怪物所綁架了。因此授田只是暫時的,只針對這五千士卒,日後將視情況而定,卻決不擴大。
何白點了點頭,只要士卒們同意了,那官府方面倒也好說,自已與太原太守一起分過髒,也算是同穿一條褲子的鐵桿朋友了。轉個三千來戶人家,近兩萬人口,也不是太難之事。實在不行,正好可以用黑山的俘賊抵數。
為什麼要遷移至常山國來,而不是留在太原郡中。一是常山國地屬冀州,冀州之地戶口極眾,就近擴編兵員相對容易。而且常山地近青州,對於日後挺進青州大地相對也要近上許多。
二是常山國四周黑山賊不少,大軍有黑山賊時刻危脅,可使軍隊的戰力在自已離開的時間內不減,反會逐步上升。特別是對後年的討董之戰,對獨力硬抗西涼兵精銳能起到極大的作用,可在群雄之中一枝獨秀,名揚天下。
當日晚間,李平便傳回訊息,南行唐賊人奉假軍令出城後不久,散亂行軍的賊人,便被埋伏的七百騎卒所敗。斬首三百,俘敵五百,又迫降了守城之賊,俘獲城中兩百賊兵與家眷三千餘口。兩縣之交的賊人聞訊之後,也遣使告降,郭大賢賊部至此全軍覆沒。
兩日後,何白又收到付邢部擊破黃龍賊部,斬首一千七百餘級,俘賊九千五百餘眾。車靖部也擊破王當賊部,斬首一千五百餘級,俘賊七千七百餘眾的大好訊息。三部兵馬全部告捷,三部黑山賊也全部覆滅。
何白聞訊大喜,在臨出井徑關時,還想著乘黑山賊不備,速攻速退,讓大受損失的黑山賊有氣無處可發。但此時既要拋棄太原都尉一職上雒陽城去,那就要先行安置好麾下的五千私兵及其家眷來。
想在常山國中落戶,除了清查所奪的地產外,以便分配給麾下的私軍,還有便是再與黑山賊大戰一場,叫他們不敢心生報復之念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