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位首席謀臣的眼中,沒有糾結,更沒有半點慌張與動搖,有的,是成竹在胸的智慧定計。
朱元璋很熟悉劉基的這個眼神,就像至正二十年,陳友諒第一次強襲己方一樣。當時手下眾多大臣有的主張投降,有的主張逃跑,只有劉基表示堅決抵抗,並定下計策,此後果然憑此大敗陳友諒。
“伯溫留下。”
朱元璋緩緩開口道。
……
寂靜的暗室中,暗天干地支擺放著密密的燈火,在這燈火中間,一名文士跣足披髮,手持寶劍以一種奇異的節奏在舞踩,或者說是祈襄。
這個人是,劉伯溫!
楊喬此時代入到歷史長河中,親眼看到這一幕的發生。他現在的視角很奇怪,並不像是無關的旁觀者,而像是事件的參與者,有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
在他的目光裡,只見劉伯溫腳下踏罡布鬥,以一種風水玄門的玄奧步法踏著某種陣勢,手中寶劍在空中彷彿畫出莫名的符咒。
“風來!”
劉伯溫長劍一指,暗室中燈火璀璨閃耀如漫天星辰,隨著長劍的指引拖出半尺毫光。
就在這一瞬,艦上的大旗“呼啦”一下抖得筆直。
起風了。
有風,就有火!
古有諸葛借東風,今有劉伯溫借東風。
同樣的火攻,同樣的以弱擊強.
歷史,就是一場輪迴。
艦外傳來隆隆戰鼓聲,吳軍氣勢戰意沸騰到極點。目力所見,無數的小艦如飛蝗般咬向漢軍大船,火光漫天。
大局已定。
“咣啷!”
劉伯溫手一鬆,指間寶劍跌落在地上,他全身大汗淋漓,幾乎虛脫。看著漢軍大船陷入火海中,目光無喜無悲,忽地扭頭向楊喬的方向道:“我做到了。”
做……到了?
他是在跟我說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