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科幻靈異>名門財女> 翻外一 一門八進士,位極人臣巔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翻外一 一門八進士,位極人臣巔 (4 / 4)

五月底,八娘十里紅妝出嫁到狄家,兄弟幾人忙完八孃的婚事,這才依水路南歸。這條路曾子固往來數次,境況不同,心情各異,此次卻是真正的衣錦榮歸,沿途遊山玩水而回。

小九郎年齡最小,反是名次最高的親爐傳臚,也不由得他少年得意,意氣風發,倒提起從前大哥二哥殺羽而歸時,南豐城裡流言四起,那諷刺二個哥哥未能高中的“有似簷間雙燕子,一雙飛去一雙來”的打油詩,還有八娘當年“曾家一門滿門進士”的豪言壯語,不由笑道:“八姐若是未嫁,此次與我們一道回來,實該叫那些人想想,該不該跪到我曾家門前請罪了。”

被九郎這一說,大家都想起當年之事,不禁菀爾。

子固斥道:“九弟這話,以後萬不可再說。”

九郎吐舌:“我不過開個玩笑罷了,你們都是兄長,我也只在自家哥哥面前說說這等狂話而已。”

一年假滿,各人的任命也都下來了。

此時的歐陽公因編《唐書》而恩賞禮部侍郎,又轉擢樞密副使,因官家召令三館秘閣各置官編校書籍。因此歐陽公推薦了新科進士曾子固,曾子固因此被留京任職,進入史館就任編校書籍之職。

這個官不大,卻是一個令人羨慕的職務。

曾子固雖因是新科進士,資歷太淺的原因,並未被任命為校勘,但因史館受到歷任皇帝重視,當館職的人,條件要求極高,一般要才華出眾,博學能文的才能勝任,因此備受人眼熱。

所謂“國朝館閣之選,皆天下英俊,一經此職,遂為名流。”而且館職在官階升遷方面,有特珠照顧,大宋國文官遷轉對有出身無出身及是否帶職各有不同的規定,中央的高層官員,多由館閣選任,名臣賢相,出於館閣的十之八九,這就意味著,曾子固的出仕之路,起點高的令人側目。

得到召令,曾家人無不歡喜。

而其它幾個兄弟,則有的出任地方司法或司戶參軍,有的任職州府通判,有的卻是任了縣令。一時間除了曾子固因留京不需要另外收拾行李外,朱氏和晁文柔每日裡忙的腳不沾地,為子阜五郎等兄弟收拾行李打點行裝,分派隨行的僕人等。

朱氏又愁起幾兄弟在外,無人照顧服侍的問題,八娘笑道:“娘何必憂愁這個,卻不是難事兒,祖宅有大哥大嫂昭看,學舍有陳先生管著,家業祭田亦族中專人看顧,便讓幾位嫂嫂們都隨哥哥們上任就是了,至於九弟和覺兒,派幾個得力的管事婆子照顧也就成了。只是五哥那裡麻煩些兒。因著五嫂要照顧生意,武家二老年事已高,只怕一時也離不得。不如去信問問五嫂的意思。”

朱氏一想,也只得如此。

武三娘很快回了信,家中實在離不得,好在五郎出任的是常州通判一職,離家倒也不算太遠,便只打發了人去照顧。可憐曾五哥結婚幾年,與嬌妻竟是聚少離多。

只夫妻長久別離,究竟不是個事兒,曾家雖無納妾的門風,到底少年夫妻久別不是好事,八娘便給武三娘寫信,建議她培養幾個得力的管事和掌櫃,學會放權於人,又有武老爺在南豐坐鎮,過個一兩年,也就能離了手。

武三娘覺得八娘久居京城,可這幾年生意早做到了整個大宋國,又藉著幾年前朝庭借響的事情,得到了朝庭封獎,竟是一躍成了皇商,可她人雖不在,生意卻是從未出過任何亂子。論做生意與管理,武三娘並不差八娘哪裡,自是聽從了八孃的建議,也不必八娘多說,自己就把事情辦的妥妥當當,兩年之後,便帶著孩子去了五郎的任上。

誰知一對恩愛夫妻相聚不過一年有餘,武三娘剛生了一對龍鳳胎,五郎便因急症而去。武三娘傷心欲絕,她與五郎恩愛經年,聚少離多,不想才一想聚,夫君便急病故去,若不是眼前三個孩子,武三娘竟差點熬不住也隨了五郎去了。

朱氏白髮人送黑髮人,亦是大病了一場。

八娘不禁想起從前在麻姑山時,紫陽道長看五郎時,那奇怪的帶著悲憫的眼神,也許這一切是早就註定的,饒是她兩世而生,也是心痛欲絕。又想到紫陽道長送她那塊玉佩的深意,不禁惘然。

畢竟,兄弟姐妹之中,五郎是最與她投契的哥哥,自是傷心。

卻不想這邊傷心未消,五郎的欞樞才剛扶樞回鄉,有如睛天霹靂,又傳來曾子燁亦因病去逝的訊息。八娘只覺得自己都傷心的麻木了。雖捧著五個月的身孕,亦是堅持著隨著哥哥們一道回了南豐。

因她懷的是第二胎,又一向身體極好,胎象也穩,狄詠纏不過,可他的如今已做了殿前指揮副使,哪裡是好告假的?只得與李雍打了招呼,借了人家的老婆護送,因怕八娘身邊只蒼耳一人,不放心,索性又請了已在軍馬司任職的許十三告了假,送八娘回南豐。

八娘再回南豐,祖宅早已擴大一倍,雖當初她住的薇園還在,卻是物是人非。傷心之餘,坐坐院中的紫薇樹下,秋陽高燦,天空湛藍,有風徐來,竟是一派歲月靜好。

便念著生死有命,心下然釋。

此後數十年,曾家再無喪事,母親朱氏一直活到七十二歲高齡,子孫繞膝,享盡榮華。

二哥歷任館職,修編史書,得大儒之名。名垂千古。

另幾個哥哥最差的,也做到了知府之職。倒是小九弟子宣,官至參知政事,時為右相,國之宰執,位極人臣,亦成了曾家一族歷史上,為官最高,爭議亦最多之人。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沒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