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出征儀式。
張遠他們這次只算是向漁陽郡增兵。
雖然增兵的規模有些大。
因為需要等待渾邪王的大軍先行與匈奴本部大軍會合。
所以二十萬大軍會出函谷關一路東行去淮南國境內還有衡山國以北走一遭。
順便帶走這些王國的守軍。
這次行軍足足耗費了一個半月之久才抵達涿郡。
這一路上其實並不平靜,劉安還有劉賜都專門派了人來盯著張遠。
而且大軍內還有一個張騫,處處給張遠使壞。
薛仁還有李健張次公沒有追隨張遠出征。
劉徹給張遠派了其他人手,其實說白了就是擔心張遠在軍中培養自己的勢力而已。
隨行的將軍有高不識、趙不虞、公孫戎奴、趙信還有趙破奴。
估計是劉徹覺得張遠跟姓李的犯衝,所以給他整了一堆姓趙的。
現在大漢還好,等到渾邪王投降之後,渾邪王的下屬有許多人都被賜姓為趙。
那個時候大漢的趙姓列侯裡面有一大半都是匈奴人。
而張遠這次帶的三個趙將軍也就只有趙信一個人是匈奴人。
進入到涿郡的涿縣後,張遠沒有讓大軍再繼續前行了,要等到漁陽郡傳來確切的訊息說渾邪王與匈奴本部大軍會合才行。
至於怎麼才能夠知道兩支大軍匯合,其實很容易。
在這開春的一個多月裡,匈奴並沒有採取任何進攻的行為出來。
這說明他們也在等待著渾邪王帶著大軍趕到頹當城。
只要匈奴發兵到漁陽郡或者任何邊郡的城下,欲要與漢軍進行戰鬥,那麼事情就簡單了。
匈奴一定是集結了所有的兵力。
這才想要跟漢軍進行戰鬥。
這時候,大漢的勢力範圍才到遼東郡,在朝鮮半島的漢四郡疆域還沒有被征服。
渤海周邊算的上是大漢邊疆地帶勢力最為複雜的地方。
不僅有匈奴烏桓,還有衛滿朝鮮、高句麗、夫餘等等勢力在跟大漢開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