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且現在李廣還被貶為庶人了,現在大漢的軍中衛青只要想就能成為他的一言堂。
今日張遠跟衛青的吵架,讓劉徹心裡面放下了一些顧及。
張遠並不知道這些,他出了建章宮就打算回杜縣去。
李椒有劉徹故意庇護著,那張遠還能做什麼,至少現在為吾丘壽王他們爭取了一下,也算是個不錯的結果。
待回到杜縣太學,張遠便在太學門口見到了吾丘壽王。
看起來是朝廷的使者要快張遠一步將這件事情告訴給了他。
“太學令,下官之前的抱怨並不是有意的,也不是故意要那樣說。”
早先吾丘壽王跟張遠抱怨了一下在太學內沒有什麼晉升的機會,張遠就一直記著這件事情。
不然這次吾丘壽王並沒有受傷,張遠也沒那個必要提起他。
“無妨,你正值壯年,在御史大夫府在磨鍊個一兩年,跟在陛下身邊現現眼,陛下喜歡的不就是你這種文人麼。”
張遠拍了拍他的手臂,然後把戰馬的韁繩遞給了過來的守衛。
“走進去吧,不必這個樣子。”
“嗯。”
吾丘壽王現在不感動那是不可能的。
現實很殘酷,這個世界就是這樣,在劉徹面前一直晃盪著的人晉升的機率比其他地方的人高了不止十倍。
在京的卿大夫晉升三公是最多的,至於大漢其餘幾十個郡守,百來個都尉,誰知道他們啊。
文翁作為三朝老人,名聲更是傳遍了巴蜀,外面的人提及巴蜀的時候還會提起文翁。
他的能力就比公孫弘這些人差麼?
肯定是不差的,而且文翁走的還是劉徹最喜歡的路子。
可到最後還是死在了蜀郡郡守的位置上,老死的而非其他原因。
由此可見秀存在感是多重要的一件事情,估計大漢很多兩千石的官員,劉徹見都沒見過。
一千石的官員,也就御史最能夠現眼的。
吾丘壽王現在調任過去,劉徹是不會讓他去御史大夫府待著,最後肯定是入駐蘭臺。
張遠心裡面也清楚,今天劉徹最終能夠同意,也是記起來了往日跟吾丘壽王之間的情分。
這幾個陪著劉徹渡過了少年時代的文豪,在劉徹心裡面還是佔據了一定的空間。
等二人回到了太學令府邸,張遠辦公的地方,吾丘壽王有些話也能說了。
“下官還是要感謝太學令舉薦提拔之恩。”
這次太學好幾個人調回長安,大家裡面都清楚是因為什麼。
張遠這是把李椒闖入太學傷人甚至要殺自己的事情給翻篇了。
說起來是劉徹對張遠的妥協作出的一點補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