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左右賢王的地位很重要,說是揮一揮胡刀,幾萬騎兵吼叫著衝出來也不是什麼奇怪的事情。
“青弟,褚兄,從現在開始我們的目標便不是匈奴的王。
為什麼我們不能把匈奴的單于抓來跳舞?”
張遠越想越瘋狂,要真的褚達能夠打進匈奴內部,伊稚斜跟於單到最後誰勝誰負還真的是兩說。
反正張遠是絲毫不介意透露伊稚斜想要謀反的訊息給匈奴人的。
匈奴那邊越亂,對大漢的消耗就越少,不得不說這種遠征的代價實在是太大。
總會有些人嘲諷劉徹時會說起劉徹打幾次匈奴,而且還沒有徹底打敗就耗光了大漢的國力,這種行為不智也不值。
而張遠卻覺得匈奴絕對是要打的,只需那些說靡費太大傷亡人數太高的也不看看地圖。
大漢鐵騎再往前衝一衝都打通北冰洋跟太平洋在東亞的陸上通道了。
這種距離的奔襲戰爭,即便是近代也不是易事。
人家xi特le那麼牛掰,距離遠了溫度低了不還照樣得拉閘。
漢軍能夠依靠馬力跟人力,用上許多的精力跟代價打出一個民族該有的自信完完全全就是非常必要且應該的。
也沒見一些噴子說抗曰戰爭說死人死多了,國力被耗幹了的啊。
匈奴對大漢同樣是入侵戰爭,本質上是一模一樣的。
且大漢初期的國力那是華夏經過多少年的混亂才進入到一個相對穩定的階段?
國力弱一點不是正常的麼,內戰了幾百年統一之後立馬世界第一?
有什麼民族能夠一直這麼打下去?
匈奴不是打著打著就沒了?
張遠幻想中的計劃亦或是完美的方式,就是把匈奴大部分部族引誘到漠南,然後靠著百萬漢軍步卒跟先進的武器裝備跟匈奴人硬剛一把。
這個時候的大漢已經有了超過四十萬的常備軍。
將近十五萬屯駐在北方,十萬屯駐在關內,其餘十五萬分佈在黃河以南各個都尉府之中。
這些兵力是不包括王國兵、郡國兵還有侯國兵的。
衛青統率的十萬大軍有五萬出自關中,五萬出自北疆邊郡。
匈奴部族分散異常,且劉徹已經說出口這是一場全面戰爭,那就不可再收回了。
十萬用於出擊,十萬用於防守北邊邊郡,五萬大軍拱衛長安,也算是正常。
雖說正規軍只有十萬,但是誰都知道到時候劉徹動用出徵匈奴的人最高甚至會超過五十萬。
這五十萬裡面的四十萬是奴軍還有民夫,戰鬥力低下但也不是那麼沒有用。
河內地區的匈奴部族加在一起再加上可能搗亂的羌人部族,人數可能高達二十萬,這次戰爭只是試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