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100. 矯詔放糧 (2 / 3)

“可是母后,汲黯矯詔開洛陽敖倉!出兵百越,糧草不夠怎麼辦?”劉小豬緊鎖眉頭,拳頭重重砸在案上,“汲黯老賊,他從來都不願朕發兵攻戰!他這是處處掣肘、抱守無為而治,存心與朕作對!”

“他自認忠心耿耿,為民請命,代天子牧民,全皇帝聲名……為忠臣之譽,壞我千秋大計!”王娡一字一頓說道。

洛陽敖倉,是西漢最重要的國家糧倉。河南地區從秦朝開始,就是整個中國的糧食集運中心。春秋戰國時期,有稱霸心之人,都對河南地區的敖倉虎視眈眈。“憑敖倉慄,可據險控山東六國”,這個言論不僅被秦滅六國驗證,也在後來的楚漢爭霸中得到了充分詮釋。

洛陽處在“天下之中“,即山東、江南和關中,三大經濟政治區域交界的中間地帶,“四通五達之衢“,是全國水陸運輸的中心樞紐。三大區域之間往來的主要交通幹線——黃河、豫西走廊、晉南豫北通道——都要經過河洛地區。

“吾行天下久矣,唯見洛陽!”這是高祖劉邦發自內心的慨嘆。

“都洛陽,繼正統”的概念,讓洛陽作為東周故都,又是當時最繁華富裕的城市,無論是情感還是現實,西漢定都於此都是順理成章的。後因婁敬、張良勸說,出於對秦人收服和監控的需要,高祖最終定都長安。

定都長安的朝代,都有一個大問題,那就是由於長安地理偏西,關中地狹,經濟羸弱,交通不便,對全國掌控力稍弱,關中資源不足以支撐長安做全國性首都。

洛陽居於天下之中,河洛盆地雖然不如關中盆地大,但洛陽與華北平原一體,背靠廣闊肥沃大平原,加上交通便利,有水、陸與各地聯通,富裕繁榮程度、人口承載力都遠超關中。所以定都長安的朝代,從西周起,就必須將首都的部分主要功能,分給洛陽承擔。

是以漢朝初立,高祖就在洛陽一帶,設定糧倉和武庫,巨倉堅城,駐重兵,既能作為關中的有力屏障,阻擋東、南方向的來敵,又可及時出兵,鎮壓兩地可能發生的叛亂,故而具有極為重要的戰略意義。

從雁門關調回利彭祖,軍隊整裝待發,攻略百越。而汲黯竟敢矯詔開倉放糧!

這不僅僅拖延了大漢帝國即將開始的征伐,也用另一種方式告訴漢帝國掌權者:NO、NO、 NO,臣不認可你的擴張戰略,臣想回到從前~~

朝中很多老臣,主張承襲文、景二朝的修生養息國策,強調無為而治。而汲黯,就是這個群體的代表。

後世很多人以為,漢武大帝甫一登場,中華民族就一改頹廢之貌,南討北征,開動了擴張疆域的隆隆戰車。

到這一刻,朝中主張“與民休息,無為而治”計程車大夫們,仍然佔據著重要地位。為了他們的既得利益,與銳意改革的皇帝明裡暗裡對抗著。

她一個女人,帶著未成年的皇帝兒子劉小豬,緊握權柄,殫精竭慮,日夜籌劃,卻仍要面對背刺和欺瞞……

宏大敘事背景下,現代人追思懷古,唸叨漢武大帝雄韜偉略、文治武功時,誰知道她為這每寸功所付出的心與血?

想到這裡,王娡不禁淚溼眼眶。

“母后……”劉小豬不安地看著母后,走到她身邊,輕搖她的手臂。

“徹兒長大了……”王娡拍拍兒子的肩膀,“河南郡災情若是真,要殺盡欺君罔上之人!”

河南郡不僅僅只有一個洛陽敖倉。其實洛陽周邊,整個河南郡,可以說是糧倉遍地。這地方,承載著一個巨大使命——大漢開疆拓土的後勤基地!

“有人膽敢在此胡作非為,殺!”王娡咬牙切齒地說,表情有些猙獰。

“徹兒下詔,令江都國、會稽郡、豫章郡、長沙國,各出兵力五萬,自備二十日糧草待命;傳條侯周亞夫、雁門都尉利彭祖,明日辰時,未央宮大殿候旨。”

“母后,是要周亞夫到越地集結郡國兵力?”

“是。本就是借周亞夫威名震懾百越。以他威望,在軍營日久怕不可控。此次不能讓他建功。”

“利彭祖,乃原長沙國相、軑侯利蒼之孫,自幼習兵法,又熟知南蠻習俗。其父利豨即死於長沙國與南越交戰。由他帶兵作戰,為父報仇心切,必將無往不利!”

*

“利將軍,哀家將調兵虎符授予你,可要收好。”

王娡把裝著虎符的漆盒開啟,取出四枚半片虎符。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