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直接的例子就是王娡,在馬邑城外被匈奴人擄走,胡地雪天苦熬,險被匈奴人馬踏如泥,斷腿之仇至今未報!
聽到母后說起在胡地所受之苦,劉小豬的眼裡湧出淚水,他依戀地抓住王娡的手。
母子二人都為那段骨肉分離、生死未卜的往事淚流不止。
“可是,南征百越,誰可領兵?衛相回鄉丁憂。竇相需協理朝政。舅舅田太尉從未帶過兵。郅御史才從匈奴地歸來……”劉小豬抹去淚水,思慮重重。
“條侯,周亞夫!”王娡也揩去淚水,輕輕說道。
當年王娡喬裝出宮,到吳地強勢奪賦,逼吳王劉濞叛亂。周亞夫帶細柳營,打得劉濞敗逃南越。周亞夫又陳兵南越邊境,趙佗在大兵壓境下,戰戰兢兢,獻劉濞首級退兵止戰。
“周亞夫?此人倨傲,難以駕馭。孩兒曾請他商議騎兵陣法,他推託臥病不來……”
“不來?那哀家到周府,親去探病!”王娡皺眉,“線人暗報,周亞夫之子周陽,向尚坊訂購五百甲冑。這周家意欲何為?哀家要去探個明白。”
“徹兒發求賢詔令,應徵召好武之人,可是安置在建章宮?組建成軍,命名為“建章軍”,徹兒親去訓練指揮吧!休要再說什麼御駕親征了!帝王用兵,如臂使指,何用親臨戰場?運籌帷幄,即可指點江山!”
“建章軍”,將是大漢天子的“黃埔軍校”,軍事人才的搖籃,為帝國開疆拓土!
“孩兒去上林苑狩獵,即是帶他們演練戰陣!”劉小豬興奮地說,“《孫子兵法》,《鬼谷子》,孩兒爛熟於心,必將他們練成不世雄兵!”
“母后,這周亞夫,真有不臣之心?”劉小豬嘆息,“良將不為所用,只能殺之?”
“你父皇曾言,周條侯周亞夫,性子耿直,恃功倨傲,徹兒難以壓制。找藉口殺之,以鎮服諸功侯。”
“當初你父皇廢太子劉榮。丞相陶青,太子太傅竇嬰與太尉周亞夫極力反對。陶青、竇嬰皆稱病辭官。你父皇為奪周亞夫兵權,擢升其為丞相,明升暗降安撫功侯。”
“周亞夫恃功倨傲,屢屢與你父皇悖逆相爭。”
“匈奴王唯許盧等五人歸順漢朝。你父皇非常高興,欲封五人為侯,以鼓勵其他匈奴人也歸順漢朝。周亞夫又來反對,稱五人不義——把這些背叛國家的人封侯,那以後我們如何處罰那些不守節的大臣呢?”
“你父皇憤怒:“丞相的話迂腐不可用!”然後將那五人都封了侯。周亞夫託病辭職,你父皇怕功侯集團不滿,未允。”
“後多地災害頻仍,周亞夫賑災不力,月食為讖,你父皇藉此罷免他的丞相。”
“這個孩兒知道。”劉小豬點頭,“那年饑民相食,父皇詳問周亞夫賑濟錢糧賬目。身為國相,周亞夫居然稱其不知,要問椽史。父皇大怒,又有月食為讖,罷免其丞相之位。”
“哀家以為,周亞夫免相後,會反省自身。徹兒登基後,重新啟用他。畢竟軍功世家,威名赫赫,軍中一呼百應……”
“未料到老匹夫如此無禮!敢拒新皇盛情之邀!”王娡冷哼一聲。
“早聞知他耿介不羈。孩兒被拒,未曾遷怒於他……”劉小豬訕訕地,“皇祖父孝文皇帝,御駕巡視細柳營,不也被他拒之門外?言“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且稱身披鎧甲不便跪拜,見帝王只行拱手之禮……”
“三番五次僭越逆上,不守君臣之禮,此人不可留!若此次周亞夫肯掛帥南征百越便罷。請他掛帥,只是借其威名,不戰而屈人之兵,避免殺戮。如若不肯……”王娡一臉鄭重,“芳蘭生門,殺無赦!”
芳蘭再香,也不能擋在正門之前;嬌花再美,也不可橫在大路中央。有才能的人,如果選錯位置,不僅於世無益,反而會成為“妨礙”,最終結局是——“不得不鋤”!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