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娡大驚,忙看向一旁的中行說。中行說知道她的身份嗎?
中行說嘴唇顫抖,最終也僕身下跪:“老奴叩見皇后娘娘!”
“二位平身!”王娡忙命他們起身說話。
如王娡所料,得知她被匈奴人擄走,衛綰交待王恢和劇孟等全力搜救後,馬上帶劉小豬回京,向帝王稟告此事。
而王恢多方打探,並派聶壹頂著冬季的大風雪到胡地遊走尋覓。在郭解傳遞資訊後,聶壹向左谷蠡王獻上金銀財物,求贖回被剌魯僧搶劫奴役的親人……
“哦……”王娡瞟了中行說一眼。
聶壹如何與中行說湊到了一起?中行說這個大漢奸,得知大漢帝國的皇后被匈奴人奴役,沒有向軍臣單于告發邀功?反而與聶壹一起來解救王娡?
似乎看出了王娡的不解,中行說垂首施禮:“多謝皇后娘娘託聶公給老奴送親筆信!”
王娡給中行說寫信,原本是想以故鄉之由,勸說中行說收斂行止,不要再慫恿匈奴單于為禍大漢母國。沒想到這封信,打動了這個大漢奸的內心!
中行說是文帝時期,陪和親公主到匈奴的。
文帝六年,冒頓單于去世,老上單于即位。按照匈奴人的貪婪秉性,又找到藉口勒索大漢了:為了重申漢匈友好,老規矩,嫁一位公主過來和親吧。而在選陪嫁侍從的時候,中行說則被選中,隨和親公主一同出使匈奴。
被選中出使匈奴,這是一個光榮的任務,但是卻十分的艱難。中行說知道匈奴地域荒涼,遠不及中原繁華。
中行說不願出使匈奴,而漢廷強迫他必須去,於是他出使前說:“必我也,為漢患者。”意思是,我要真的去了匈奴,必定成為漢朝的禍患。
誰會聽小小的宦官發牢騷?也沒人信一個刑餘之人能翻起什麼浪花。
中行說一到匈奴,立刻投降了匈奴,老上單于欣賞中行說,就讓他做了自己的謀臣。從此,中行說走上了與母國為敵的漢奸生涯。
因為中行說十分了解漢朝制度及文化,無論是與漢朝交往還是作戰上,處處教匈奴壓制漢朝,並將復仇漢朝作為自己的最終目標。
中行說教匈奴人學會了分類管理,學會了數學計算,並由此建立了人口、牲畜、財產的檔案管理;
中行說告訴單于,不能貪戀漢人送過來的布帛、美食。本民族的東西不能丟,丟了就要滅亡。
騎馬穿獸皮,是因為皮衣服適合草原馬背民族。漢人的絲綢衣飾,草叢裡一過就掛爛了;
吃牛羊肉,是老天賜給草原民族強健的身體。漢人的麵食,加工製作繁雜而僅滿足口腹之慾。
漢人老百姓耕種,修建城郭房屋居住。可一到戰事爆發,在土房子裡安逸慣了的人,哪比得上逐水草而居、馳馬縱橫的匈奴人善戰?
失去這些傳統,匈奴人還叫匈奴人嗎?匈奴民族還能存在嗎?
為了幫匈奴人建立民族自信,中行說採取了兩個措施,一是在與漢朝交往中妄自尊大,壓人一頭;二是汙衊踐踏漢文化,抬高匈奴文化。
中行說最可恨之處,就是他不斷唆使匈奴單于劫掠漢境。教導匈奴單于選擇合適的時機,挑選漢軍防守的要害處進行攻擊,達到其報復削弱漢朝的目的。完全一副心理扭曲的奴才相!
他曾經惡狠狠地對漢使說:你們給我們送來的棉絮布帛、稻米糧食,數量一定要夠,質量一定要好。如果出現數量或質量問題,你們就等著秋天莊稼成熟後,我們的騎兵去踐踏你們的莊稼!
文帝十四年,匈奴在中行說的挑唆下,發動十四萬大軍入侵朝那、蕭關一帶,他們殺害地方官員,劫掠漢民,大肆掠奪人口和牲畜,烽火直逼甘泉宮。這次入侵為時一個多月。
此後數年,匈奴人年年入侵,從遼東到北地,數千裡漫長邊境,橫遭塗炭,光代郡、雲中一帶,百姓傷亡一萬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