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滿臉麻子的青年男子,帶著兩個乖巧懂事的兒子,老管家陪同照顧,一輛馬車載人,一輛馬車拉著隨身物品,由梁地入代地,購賣馬匹。
而季心、劇孟等,化作絲綢商人,帶人拉幾車綢緞,前往代地販賣。
“王彘,胡人為何屢屢襲擾邊境?”化名王信的王娡問劉小豬。
“胡人穿吃不仰賴土地(穿羊皮而吃獸肉),輾轉遷移,逐水草而居。冬日冰封,草糧難得,便南侵在我邊塞之下游獵,暗中監視,待我守軍人數過少時,他們就立即發動攻擊,搶掠財物。”
“漢廷不發兵援救,邊民絕望,會有一種敵來就降的心理。如果發兵援救,小部隊不足以對抗,大部隊則不易集結。好不容易趕到,胡人早揚長而去。集結的兵力如不復員,費用龐大,難以負擔。如果復員,胡人將再度入塞。幾年下來,國家會被搞得國庫空虛,人民苦不堪言。”
“派遣將領,徵調士兵,興建要塞,這都是重要措施。然而徵兵守護邊塞,隔年復員輪調,來去匆匆,對匈奴汗國,無法作深入的瞭解。”
“晁師建議:鼓勵移民邊塞定居,成家立業,購田買地,作長久打算,使其熟悉敵情,以作戒備。後依照地理形勢,在要害關卡之處,河川渡口之地,修建高大城堡,外圍加深壕溝。每城住戶,都應在千家以上。由政府先在城中蓋起房屋,準備耕田用具,然後鼓勵移民耕作。有罪赦其罪,無罪賜官爵,免除全部賦稅。發冬夏服裝、糧食,直至能自給自足。”
“邊境興築城堡,防禦敵人,移民都有軍事編組。五家結成一伍,伍有伍長。十伍結成一里,裡有里長(假士)。四里結成一連,連有鄰長(假五百)。十連結成一村(邑),村有村長(假候),由村民遴選有才幹而又有保護村民能力、熟悉地理形勢、深切瞭解人民意願的人士擔任。”
“平時訓練村民騎馬射箭,戰時率領民兵跟敵人交鋒。戰士平時訓練有素,戰時就能效命。年幼的時候,大家都是玩伴,在一塊遊戲。長大之後,又在一起工作。夜間作戰,聽到聲音,就知道是誰,可以互相援救。白天作戰,大家都看得見,自有感情支援。友愛之情,願共生死。”
“民兵,”王娡笑著點頭,“農忙是民,戰時為兵。屯田耕作,自給自足!”
現在就要看,這些屯田耕作的建設兵團,到底如何了。
“爹爹、爹爹,晴兒可以在這裡學騎馬嗎?”郅晴笑眯眯地問王娡,她現在男孩子的裝扮,是商人王信的大兒子。
王娡點頭:“有溫馴小馬駒,可讓你二人練習。”
“我也要學騎馬!”劉小豬叫,“父皇……”他自己捂嘴馬上打住,“爹爹送我一匹小馬駒,我還沒練會呢,它就長大了!”
“那我們一起學!”郅晴和劉小豬相偎著,兩個小傢伙開心地笑起來。
“騎馬要說難也難,說易也是易,”衛綰笑眯眯地說,“匈奴人在馬背上長大。他們騎馬不用任何護具,身體足夠靈活,即可平穩。而我等漢人,非久練,馬背上不能穩住身形。所以我大漢只能據點防守,抵擋匈奴奔襲。孫子兵法曰,知己知彼,百戰不殆。”
“匈奴地理狀況和戰鬥之法,與我中原不同。翻山越嶺、跨河跳澗,中原戰馬不如匈奴。險道危徑,一面賓士、一面射箭,中原騎兵不如匈奴。狂風暴雨,挨飢忍渴,艱苦纏鬥,中原部隊不如匈奴。這皆是匈奴優點。”
“但換到平原之上,戰車突襲,騎兵賓士出擊,匈奴兵團人數再多,也可以摧折。強弓長槍,都可遠距離造成傷害,匈奴弓箭部隊,不能抵擋。我士兵身穿堅固盔甲,使用各種武器,短兵相接,由騎兵掠陣,戰士五人一伍,十人一組,共進共退,匈奴的主力部隊,不能抵擋。神射手埋伏陣後,驟然發動,萬箭集中目標,匈奴那種獸皮為甲冑,木頭作盾牌,並不能抵擋。下馬步戰,刀槍劍戟,短兵衝殺,肉體相搏,匈奴步兵,不能抵擋,這是我漢兵優點。”
難得見衛綰說這麼多話,卻條分縷析,鞭闢至裡。
“衛老伯高見!”王娡讚歎。
正要問衛綰有何對策,疾駛的馬車卻被人攔住,衛綰急勒韁繩。兩匹馬揚蹄,險將車駕掀翻!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