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大事了!
帝師晁錯被人刺殺!
上大夫袁盎被人刺殺!
多位朝中重臣被刺殺!
晁錯受景帝器重,為人峭直冷刻,人緣不好。他的被害,對於功侯、武將們來說無所謂,有些人還暗中高興。
而袁盎就不同了。他交遊廣、朋友多,與季心、劇孟等俠客也是至交好友。
據說,刺客來到關中,未曾動手,先是打聽了袁盎的為人。當時,眾人對袁盎都讚不絕口。
於是,這位刺客深受感動,便去拜見袁盎,並說是:“我受了梁王的錢財,奉命前來刺殺您,您是位仁厚的長者,我不忍心下手。但是,即便我不動手,梁王后面還安排有十多批刺客前來刺殺您,希望您能好好防備一下!”
袁盎聽完後,心中很不愉快。提醒了周亞夫等人。此後,因為家中接二連三地發生怪事,袁盎便到相師那裡去佔問吉凶。
問罷吉凶,回家途中,梁王后續派來的刺客在安陵外城門的外面刺殺了袁盎。
條侯周亞夫也是被刺殺目標之一。幸得袁盎提醒,加強戒備才免遭毒手。
這些刺殺名單上的官員,皆是皇位繼承人之爭,朝堂大辯論的超級辯手。
周亞夫等,手捧刺客遺下的劍,闖入未央宮,諍言上奏,請景帝追查到底!
事起梁王一個摺奏。
梁王劉武請求皇兄劉啟,准許他從睢陽(梁國首府)修築一條大道(甬道),直達長安長樂宮(皇太后住所),以便隨時可以朝見孃親皇太后。睢陽到長安,空中直線距離六百千米,中經崤山山脈,自古以險惡聞名於世,築路困難,而且隔絕南北。
晁錯、袁盎等極力反對。眾大臣可能出於軍事觀點——梁軍如果叛變,行甬道直襲首都,那可真是如入無人之境。
梁王對袁盎等反對的一些官員,深惡痛絕。加上皇位繼承人之爭,這些人一直站在他的對立面。
新仇加舊恨,讓梁王在手下謀士公孫詭、羊勝等的鼓譟下,洩憤式、幼兒級行事,派出多批殺手,刺殺了朝廷重臣!
景帝氣得吐了血!吐血,是動詞,不是形容詞。
竇太后憂慮最疼愛的小兒子闖下大禍,飲食不能下嚥,日夜啼哭。
劉啟先後派出田叔、呂季主等,十餘位欽差大臣,前往梁國調查,督促破案。一個欽差大臣剛到,另一個欽差大臣就上路,疊羅漢似的威壓,讓梁國上下風聲鶴唳。
朝廷嚴責梁國二千石以上官員。梁國相韓安國,急如星火,展開地毯式搜捕。而羊勝、公孫詭好像人間蒸發了似的,沒有一點訊息。
“拜見夫人!”兄長王信請求入宮,面見妹妹王娡。
“兄長急急入宮,有何要事?”王娡問道。
“夫人可知晁錯、袁盎被刺身亡?”王信小心試探著妹妹。
王娡淡淡一笑:“聽說了。只是此事與兄長有何相干?”
“梁王遣鄒陽來見小人。言:你妹妹受到皇帝寵愛,皇宮之內,沒有人能比。而你的行為,有很多地方違法失禮。而今,皇帝窮追晁錯、袁盎被刺事件。一旦梁王被處死,太后的怒氣無法發作,會銜恨你們這些權貴不及時營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