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時候,袁盎一看漢景帝這副六神無主的樣子,就知道這小子根本扛不住事。
於是趁機報復政敵晁錯,說這一攤子事全是晁錯挑起的,只要殺了晁錯給諸侯們出氣,再派人和諸侯們好好談談心,這事就算過去了。
漢景帝居然接受了這麼荒唐的建議,直接下令把晁錯給滅了!還自行加戲,把老師晁錯的家人也全部殺了給諸侯們獻禮了。
造反這種事,開弓還有回頭箭?漢景帝的幼稚可想而知。但是活了一把年紀的劉濞卻不會再這麼幼稚了。
談判?騙誰呢?你小子沒當皇帝前就敢棋盤殺人,現在當了皇帝后,又滿世界折騰,你會真心實意和我們談判嗎?
劉濞表示沒得談,咱爺倆就得真刀真槍地幹一回,直接自稱東帝,連跟漢景帝派過來談判的袁盎給囚禁起來。
福至心靈的漢景帝趕緊把周亞夫叫過來應急。
周亞夫無愧於真將軍,立馬向漢景帝彙報了自己的作戰方案:先佔據滎陽這個戰略要地,阻擋叛軍的西進之路。然後由他率主力進擊實力最強的吳楚後方,另外分兵一支阻擊趙、齊,防止叛軍主力匯合。
不過吳楚之兵皆驍勇,需要拿景帝的兄弟梁王劉武當肉盾正面死扛吳楚來爭取時間,只要自己能斷了叛軍的糧道,這事就算成了。
周亞夫的這個作戰計劃在技術層面上其實是沒有什麼問題的,只是在政治層面上有一個比較嚴重的錯誤:你怎麼能拿皇帝唯一的親弟弟去當靶子呢?不是每一個領導都是明事理、講格局的,你得考慮這種事情後患無窮的影響。
好在漢景帝也不是什麼講感情的主,弟弟替自己擔點風險是應該的,當即表示:亞夫同志,你就放手去幹吧,只要你的瓜保熟,其他都好說。
於是,周亞夫率三十六位將軍奔赴戰場,抵禦吳楚聯軍。並安排曲周侯酈寄領兵攻打趙國、欒布攻擊齊地諸叛國、大將軍竇嬰駐屯滎陽,監視齊、趙的動向。
周亞夫暗地裡派出了一支精銳騎兵南下,成功截斷了叛軍的糧道。逼得叛軍瘋狂地發起最後的總攻。
打又打不動,糧草已斷絕,叛軍的軍心終於潰散了,大量士兵開始叛逃,只能開始全面退兵。
周亞夫等的就是這個時候,果斷下令全面追擊,吳楚聯軍潰不成軍,楚王自殺,吳王潛逃。
後來,吳王劉濞逃至丹徒,還希望據江自守的,但還沒來得及整頓防線,就被緊追上來的漢軍沖垮。
劉濞再次退守南越國,並派人招集殘兵,準備再戰。誰知道,在周亞夫的威逼利誘之下,南越王殺了劉濞投誠了。
吳王劉濞起兵時,膠西、膠東、淄川、濟南、趙國也都跟著發兵了,只有齊國、濟北兩國沒有動靜。齊王是反悔了,濟北王是想靜觀其變。(七國之亂其實最初約定的是九個諸侯王)
齊王一反悔,濟南王、膠西王、膠東王、淄川王便決定要懲罰叛徒,聯合圍攻齊國,結果一個臨淄城,就讓他們打了兩個月都沒有打下來。
等到欒布率兵趕來時,他們被一擊而潰,各諸侯王紛紛逃回封國,最後被各個擊破,濟南、膠東、淄川三王伏誅,膠西王自盡。
剩下一個趙王,說他宣佈造反還不如說他宣佈獨立,這傢伙堅守不出,最後被酈寄領兵攻破邯鄲,城破人亡。
“七國之亂”最終以七個反王全部身亡、七國封地除楚國另封他王外,全部收歸中央政府而徹底結束。
“哦,是吳國叛亂提前了,是嗎?”王娡忍不住笑,“不是七國之亂了!”
“你知道“七國之亂”在歷史上多有名嗎?”姚翁瞪眼,“歷史一變,全亂了套了!”
說得王娡也嚴肅起來:“亂了套了!難道少一場歷史有名的戰亂,不好嗎?”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