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季布交流一下目光,王娡點點頭。
於是,王娡他們到了這戶人家裡。
男子叫杜封,其妻原氏,原本海邊居民,祖上打漁為生。後有了煮鹽這行當,就不再下海打漁。
王娡讓侍從去藥鋪買了些紫草,當歸,黃柏等,教袁氏用麻油炸了作成紫草油。
當紫草油塗到柱兒的面板上,小孩子感覺到疼痛緩解,也開心地笑了。
看著柱兒的笑臉,王娡想起平兒和雙兒,不由得牽腸掛肚起來。
“恩人!這是小人一點心意,請恩人務必收下!”
杜封夫婦拿出他們煮的鹽,和風乾的海貨,來感謝王娡他們的幫助。
“杜封,今天和鹽霸爭執的原因是什麼?”王娡問道。
杜封夫婦也看出,王娡他們不是平民百姓。一肚子的苦水都倒出來。
原來,煮鹽是採取的“民制官收”。煮鹽的人家,叫“灶戶”,由官方發給牢盆,才能煮鹽。這時的鐵器很少,又容易腐蝕生鏽,一般灶戶自己是買不到牢盆的。
灶戶產出的鹽,由官方派的鹽官分等級收購。有些比較霸道的人勾結鹽官,欺壓灶戶,按低等級低價收灶戶的鹽,再高價賣給鹽官。
“今日是他們來收鹽,大家嫌他們給的等級低,錢少,不肯賣,他們就要砸我們的牢盆!”杜封說著咬牙切齒。
原以為吳地富裕,人人幸而福之。現實總是比想象骨感。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有利潤的地方就有壓榨。哪有什麼人間樂土?人分三六九等,從來不會更改。王娡想道。
“你們的鹽,確實不是上好。”王娡把杜封送的鹽袋開啟,看了看搖頭。
“在他們眼裡,就沒有好鹽!都是把價錢壓得很低很低,連買柴的錢都不夠了!”杜封氣憤地說。
“你們這樣煮鹽,確實費柴費力。沒有想過改進你們煮鹽的方法嗎?”王娡問。
鹽的提純,是初中化學就有的內容。對於一個藥學碩士,什麼藥物化學,物理化學,無機化學,有機化學,分析化學……一攬子化學。製鹽真是入門級、幼教內容!
“改進?”杜封一臉茫然,“我們一直都是這樣煮鹽,難道還有別的方法嗎?”
“那,我來教你們,省柴省力,煮出來的鹽成色又好。你們幹不幹?”王娡笑著問。
“成色好,那是不是可以賣大價錢?”袁氏給孩子塗著紫草油,興奮地問王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