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靈異小說>明末開山刀> 第一百五十章:野地浪戰(第五更)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一百五十章:野地浪戰(第五更) (1 / 3)

就在林丹汗中軍一片大亂的時候,王則之瞅準戰機,命鋼甲重騎,大同輕騎,韃子營,還有拖木手裡的輕騎共計四千餘人乘勝追擊。

此等戰機,機不可失,失不再來。

一刻鐘後,騎兵們魚貫而出,在陣地前方列陣。

王則之對韃子還是不太信任,所以就把他們打亂分到了大同輕騎和拖木的騎兵之中。

王則之命輕騎跟輕騎之間留一個大的間距,這個位置是留給重騎兵的,一排十人穿插輕騎跟重騎,百人為一陣。

林丹汗知道這些潰兵收不回來了,乾脆放棄收攏他們的打算,他整頓兵馬準備與列陣而出的王則之一個教訓。

在林丹汗看來,大明朝憑藉著城高池深才能與他們打個不相上下。

如果野外浪戰,生長在草原上的他們還沒怕過大明的騎兵。

王則之的重甲騎兵,連人帶馬都配備鋼甲,韃子的弓箭根本無法射穿。

他們手握長刀,長達1.7米,其重量僅為2.5公斤。

腰配輕刀,腰刀結合了日本刀的一些風格,造型纖細,刀柄也略呈彎曲,刀身有如同流水一樣的花紋。

這是專門用於近距離砍殺的武器。

他之所以能有這些武器,還要多虧了崇禎送來的裝備。

輕騎配備的都是品質上乘的開元弓。

以筋、角、木製成弓體,加上樺樹皮、大漆等防潮材料,用絲線、棉線、鹿筋等做弦的弓,在同樣的拉力下,此弓比韃子所使用的弓在壽命和威力上都有優勢。

而且最重要的一點,開元弓射出的箭矢可以輕而易舉的射穿韃子的鐵片甲。

開元弓的造型非常奇特,是專門為馬上作戰設計的弓種。

開元弓的弓梢兩端掛弦處有鉤狀的延伸,這也是開元弓的最典型特徵。

這種設計非常精妙,在戰場上,兩軍交戰,互相對射,箭矢往往散落的滿地都是。

如果騎兵的箭矢用光,則可以用弓梢兩端的鉤子去地上鉤取箭矢,而不需要下馬去撿拾。

這種鉤狀設計也減輕了弓梢的重量,減少了弓梢自重對能量的消耗,讓弓的能量可以更好地傳遞到箭身上。

相比較其他弓種,這種弓,弓片寬大,弓梢細小,具有極高的耐久度,可以保證騎兵遠端奔襲時即使弓暫時得不到好的保養也能保持戰鬥力。

除了開元弓,輕騎也配備了近戰砍殺用的倭刀。

這種倭刀以劈砍術見長,攻守兼備。

這種倭刀具有用於劈砍的理想形狀,材質好,用優質鋼材製成,重量輕,使用得手、靈活。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