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旦徐驍身死,北涼勢必大亂,北莽絕不會坐視不理。
屆時天下必將戰火四起。
這不符合如今蜀中的利益。
所以,威逼之後,隨之而來的自然便是利誘。
李承乾把玩著手中的茶杯,淡淡道:「北涼王應該很清楚如今北涼的處境。
三十萬鐵騎,何等威風。
但北涼供養得起這三十萬鐵騎嗎?
一旦朝廷斷了軍需,北涼又該如何?
造反嗎?
可一旦造反,如果北涼無法在短時間內迅速侵吞整個離陽,北莽一動,勢必將屠戮整個中原。
可想要迅速侵吞整個離陽,憑藉北涼三十萬大軍,你應該也清楚,這是不可能的事情。
而一旦北涼陷入北莽和離陽的夾擊,那麼,不論是北涼三十萬鐵騎,還是北涼無數百姓,將盡皆死無葬身之地!
蜀中雖然可為退路,但如今我已經受封蜀王,即便本王不出手,憑藉蜀中地勢,大軍無法展開,數量的優勢大大降低的情況下,以本王那些不成器的手下,拖住北涼幾個月不成問題。
而一旦戰事僵持,北涼是何下場,當也不必我多說。」
徐驍面色微沉,卻也無法反駁。
如今也就是張鉅鹿為相,並未剋扣北涼的
軍需,在其中轉圜平衡,才勉強維持在了當下的局面。
他北涼不敢輕易造反,離陽也不敢輕易將他北涼逼反。
畢竟,北涼一旦揭竿而起,即便北涼註定覆滅,離陽亦是會元氣大傷。
屆時面對氣勢洶洶的北莽,怕是再難抵擋。
雙方皆有顧忌,皆在權衡,這才是如今天下安定的主要原因。
不過也正因為如此,徐驍他才更不會輕易與其他皇子聯姻。
這意味著他北涼參與進了皇權之爭,意圖借皇子之手染指帝位。
極有可能導致趙淳生出應激反應,繼而造成無法挽回的後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