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多數來的十五萬人,自然便是各地名望財富頂尖的那一批人。
其中多為世家勳貴,對待地方,總還是比京都鬆散些的。
當然主要還是時間較緊。
後續的自然還會一一完善。
而慶國不算才打下的北齊疆土,也就只有七路地界。
去除這五路之外,便只剩下了京都路和西梁路。
前者自不必多說,後者則是以地廣人稀聞名。
毗鄰西胡,主要是大皇子率領的徵西大營坐鎮,倒也沒什麼世家勳貴。
可以說,李承乾這一路走來,幾乎將整個慶國大半個上流勢力一網打盡。
過程中自然不是沒有人想要反抗。
然而萬劍臨空之際,所有的反抗都毫無意義。
一路上,李承乾雖然在各路大軍挑揀了些人手,湊了八萬兵馬,但需要看管的人手卻是多達十餘萬,這十餘萬人關係盤根錯節,根本理不清。
若非李承乾萬劍臨空,掃清了所有人的不測之心,只怕也很難如此安穩的以數月時間橫跨萬里之遙。
趕路這種事,即便是做足了準備,時間拉長到數個月的時候,也是極為煎熬。
可即便如此,曾經的所謂貴人們卻也幾乎盡是本本分分,彷彿老實誠懇的老百姓一般,格外乖巧。
曾經的貴人們之所以能夠凌駕於百姓之上,將百姓視為豬狗,無非便是因為他們掌握了百姓無法反抗的力量。
權力也好,財富也罷,都是這份力量中的一部分。
而如今的李承乾不過是以彼之道還施彼身罷了。
甚至,如今萬千偉力匯於一身的他,比起曾經那些所謂的貴人們以各種手段欺凌他人,可是要直接的多,也簡單的多。
他明明白白的告訴了所有人,反抗者死。
除非有人有足夠的把握,集聚了足夠的力量,不然但凡不想死的,自然也只能老老實實的選擇順從。
值得一提的是,在前往南京城的路上,身為慶國大將軍的秦業被李承乾一道旨意‘請’了過來,下了兵權,過上了每日與慶帝作伴閒聊的日子。
如此,在第一場大雪落下的時候,南京城已然在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