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晶河在京都的西面,幾乎貫穿了半座城池。
在其匯入蒼山之前,因為地形和走勢的變化,形成了一片碧藍如洗的湖泊。
每到夜晚,便有很多張燈結綵的花舫在湖面上游走,光芒輝映下,充滿了一種夢幻般的色彩。
醉仙居便是其中檔次最高的一處青樓。
在這個時代,青樓本就是文人墨客最喜歡去的娛樂場所,上至達官貴人,下至販夫走卒,都不乏常客。
其實此前,醉仙居也只是無數青樓中不甚紅火的一處花舫。
也就是其樓船雅緻,格調不俗才能夠擁有一些小小的名氣。
真正讓醉仙居一躍而起的,一個是來自各大報紙的宣傳,一個自然便是因為其中那名叫做司理理的花魁。
司理理模樣自不必提,堪稱人間絕色,才藝方面亦可算是頂尖,可在一眾花舫之中,也不是沒有能與之相提並論的存在。
她之所以能夠突然爆紅,最根本的,還是一則不知從何處傳開的流言。
傳說司理理並非她的本名,她本命名其實姓理,而這個理也並不是眼下這個理字,而是慶國皇室的李。
有人說她是慶國開國皇帝的遺孫,也有人說她是當年慶國某位王爺的遺孤,因為遭了大難,這才流落在外。
沒有人在乎這個流言的真假,甚至他們會內心希望這是真的。
畢竟,只要想到當今陛下的遠房親戚能夠被他們一親芳澤,那份激動就著實無法抑制。
只是,至今因為這位司理理姑娘紅的太快,哪怕無數人一擲千金,也還未曾有人真正得手。
但得不到的永遠在騷動。
司理理擺的架子越高,反而聞名簇擁而來的人便也越多。
傳來傳去的,倒好像成了九天仙女落凡塵一般。
以至於,每天都不知道有多少公子哥去那醉仙居,只為了多看那司理理姑娘一眼。
不過說破了天,青樓終究還是青樓。
再紅的花魁,該接客還是要接客的,尤其是面對一些來自權勢的壓力時。
清高,並不好使。
比如那吏部尚書之子高雄,便公開放話,要買下司理理的初夜。
醉仙居無奈,左思右想之下,決定公開舉辦一場拍賣。
就定在三日之後。
畢竟吏部尚書之子,身份權勢何等不凡,哪裡是他們一個小小的青樓敢說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