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他狂妄的原因卻源自上層。
而經歷此事後,柯維納等葡人終於徹底清醒。
他們從不曾和韓懷義分享澳門。
更妄談權利。
他們能得以生存,只因為對方的大度,和更深遠的考慮。
沒錯,韓懷義不拿下這裡是因為怕英國人多想。
一旦他動澳門,扯下虛表的和平,一直繃著的英國人必定要興風作浪,這會影響瓦坎達後續對於國內的輸出。
從長遠來看,這是得不償失的。
所以韓懷義才如此客氣。
換做在南美,圭那亞是怎麼沒的?那是英國人心裡永遠的痛。
反而是法國想得開。
沒了就沒了唄,那裡本來就是流放地,再說法國本土都丟過,多大事啊。
而緊接著在1949年年底,戴高樂忽然要求訪問香港。
其實發電報的時候他已經在路上了。
他是來過聖誕的。
然後在平安夜,在歡迎酒會後,戴高樂去了韓懷義的書房。
一交流,韓懷義才知道,其實這段時間戴高樂很不快樂。
早在任臨時政府總理時,戴高樂就與制憲議會發生了衝突。
1946年1月20日,接著戴高樂因為軍事貸款問題向國民議會主席費力克斯·古安提出辭職。
他本來是玩個套路,結果對方居然答應了!
這就我曹了是不是?
戴高樂頓時氣的不行,思來想去幹脆在1947年4月17日,發起了法蘭西人民聯盟,並很快吸引了許多人加入,在秋季的市政選舉上一舉成功。
法蘭西人民聯盟的目的是反對黨派的專權制度,建議憲法改革,同時反對分裂分子。
戴高樂吸取之前的教訓,他希望這一政治運動不成為一個黨派,而是形成一個聯盟。
因此,他建議允許雙重身份,即任何黨派的成員都可以加入到法蘭西人民聯盟當中。
但這一招沒有奏效,因為傳統的黨派拒絕持有兩種身份。
不止如此,傳統黨派在戰後抬頭後,對他依舊保持相當警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