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5章 再修一條南北道
……………………………………
大漢之人特別講禮數,還喜歡跟別人客氣,也許因為大漢自身是一國的緣故,所以出了大漢之後,凡是遇上別人聚集的地方,都將對方稱之為“國”,也不管人家到底是一村,一城,還是一部落。所以新州可以有三十六國,鮮州也可以有五十餘國,而公孫瓚在倭州、瀛州更是可以翻手先屠十餘國,覆手再滅幾十國。
真的不用太當真。
回到眼前,“漢室正朔”急於“戰略轉移”,比較適合的地方好像也就是“紅統城”西北邊的“驃人之國”了。而且老天給面兒,那一條長長的好像法寶一樣的山脈,偏偏在“紅統城”西邊不遠的地方,斷開了一下,有一個根據當地人的發音,聽起來像“他翁”的山口,比較適合通行。括弧,“翁”也可以是“爹”的意思,莫非這就是“他爹的山口”?
所以劉備他們現在的戰略計劃就是,由關羽率領“前虎軍”,再帶上笮融與範蔓,透過這個“他翁山口”,先前往“孟人之國”,而後再從“孟人之國”順著海邊進攻“驃人之國”。
至於說為什麼要讓關羽帶上笮融與範蔓呢?
主要就是害怕漢正軍打過來的時候,他們這些人萬一信心不堅定了,再生出什麼不好的想法。
與此同時,沙摩柯也會帶著“右虎軍”以及吳臣向北邊進兵,他們可不是前去攻打“撣人之國”的,即便是能夠打下來,難道“漢室正朔”還能再轉移回大漢去?所以沙摩柯只是要往北進一下,試圖從別的路翻越“法寶山脈”。如此便可以趁著關羽攻打“驃人之國”的時候,突然衝下山來,形成兩路夾擊之勢。
除此之外,儘管又細又長的“法寶山脈”沒啥卵用,關羽還是早早的便派出大侄子劉封,率領一支船隊,順著它前去所謂的“極南之地”。因為他們至少得找到海口,看看需要走多久,才能把“法寶山脈”兩邊的大海重新連起來。
於是乎,隨著戰略計劃一步步實施開來,晉升為“漢南王”的劉備備又重新燃起了滿腔的鬥志,不僅希望關羽與沙摩柯能夠儘快給自己帶來好訊息,甚至還有點希望戲志才與王鬧鬧能夠趕緊前來與自己一決高下。然而一想到漢正軍那些強大的新式戰船,立刻又慫了,不禁在心裡默默祈禱著:別來,別來!就算要來,也一定要慢慢的來……
…………
話說戲志才與王鬧鬧到底在幹嘛呢?
呃……打掃衛生,收拾殘局。
劉備這一回的大撤退,何止是“壯士斷腕”?
簡直就是斷大腿!
漢南半島那麼大的地兒,當初甘寧與沙摩柯剛剛撲過來的時候,啥也不要,就要兵馬。沒有人的話,又何談控制?
現在劉備既然跑了,戲志才與王鬧鬧趕過來,也遇到了同樣的問題。尤其是“美蜀郡”北邊,長山山脈之中還有很多山區,劉備之前顧不上收拾,但是戲志才與王鬧鬧不能也不收拾啊。否則別說距離大漢內地有多遠了,從交趾來一回都費勁。沒有穩固的後基,帶著大軍只管往前衝,萬一中間出點什麼岔子,那可不是鬧著玩的。
而且,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因素,又到雨季了……
…………
南方那邊的雨季,對於北方來說,可是豐收的好時候,因為有兵團、農場以及先進農機的緣故,大漢今年的糧產又有一個暴增。
不僅如此,同時還收穫了好幾個州……
就算有些州,朝廷暫時還是說了不算,可那也是咱大漢的州,對吧?
然而地盤變大了,問題自然也隨之而來,比如漠南的“扶貧計劃”,建造城池,鋪設道路,屯田、種樹、定牧,養豬、養雞、養鴨。
在草原上養雞鴨?
那當然了。
如此不僅可以減少當地百姓對牛羊畜牧的過度依賴,從而減少牛羊對草原的過度破壞,甚至還因為雞鴨能夠吃掉草原上的小螞蚱,從而可以減少蝗災的發生。
只不過,只靠它們自個兒捉蟲子,自力更生可不行,還得有配套的飼料廠。
沒關係,這個……咱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