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兆祺衝我鼓勵地笑了笑,揮了揮小拳頭:“加油。”
我也衝她做一樣的動作:“加油。”
我慢慢從座位起身,長長撥出一口氣,就準備往外走。
“師妹,等一下。”鬱晚舟叫住了我,臉上掛著淡淡的笑,極其儒雅正氣:“你轉身,看看誰來了?”
我聞言轉身,心跳聲跟著一陣高過一陣,在期待中,看到了那張讓我魂縈夢牽的臉。
他站在後排的空地,慢慢朝我走來,獨自撐起這個教室的風景,配合著大家的低聲議論,每一楨,都那麼似畫如夢。
我情不自禁地衝他笑,看他在我面前站定,慢慢吐出加油兩個字,才心滿意足,神清氣爽地往第一排走,緊張也跟著我慢慢充起來的自信和欣喜一點點溜走了。
原來,我心裡希望他來的期盼更多一點。
甚至,他是我安心的良藥,而不是我緊張的原因。
我站在講臺前,與姚芊芊面對面,不緊不慢地做自我介紹,並開始理論陳詞:
“尊敬的主席,評委,對方辯友好。
今天我們討論拿得起與放得下哪個更難?這個辯題,其實是在問人生的選擇。
為什麼我會說拿起比放下更難?有以下三點。
其一,從社會的角度,拿起是一種勇於承擔。這是一種精神,一種肩負,一種承諾,一種堅持。人類的發展是一個不斷克服困難的過程,同時也是不斷拿起的過程。回溯我們的發展史,看看無數肩負起歷史使命的人,艱苦奮鬥,從未言棄,對他們而言,拿起是如此之難。
第二,從個人方面來看,拿起,需要多種能力。沒有勇氣,你將無法面對困難而拿起;沒有決心,你只能在是否拿起面前徘徊不定;沒有理智,你無法正確拿起所需事物;沒有奮鬥,你必將半途而廢無法拿起。而放下,或是怯懦,或是豁達,但終究是拿起太難而無法承受,怎麼還能說放下比拿起更難?
第三,從發展的眼光看,拿起是一個從無到有的過程,在拿起前,你並不擁有你拿起後的事物,拿起需要立足現在的已知,看透事物的本質,對未知的未來進行預測;而在拿起後,事物的變化和發展是可見的,在需要放下的時候很多東西是己知的,因此拿起比放下更難。
天將降大人於是人也。無論拿起將歷經多少磨難,我們終會勇敢地拿起,併為 之不懈奮鬥。
我的發言完畢,謝謝大家。”
我慢慢鞠躬,整個階教傳來陣陣掌聲,我的心跳才慢慢恢復如常。
我慢慢抬頭,一下子就看到人群中顯眼的蔣越澤,衝他彎了彎眼。
他就那麼看著我,眼神專注溫柔,慢慢地衝我點了點頭,眼裡都是細碎的星光。
我的心,就被這樣的動作,生出了許多歡喜。
他覺得我不錯。真好。
“正方發言完畢,下面請反方立論陳詞,時間為一分三十秒。”
姚芊芊不緊不慢開口:“感謝主席,對方辯友的精彩發言,大家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