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人三言兩語便將魏國公家的人和事定了下來,之後便不是他們應該操心的事了。
第二天上朝,京兆府尹便將魏國公,長公主僱兇手殺人事報了出來,而常磊和宗室族長一同說了長公主欲行刺皇后,而被當場拿下的事情。
天子盛怒,但這長公主畢竟是他的胞姐,他不忍心同胞相殘,於是只下令抄了魏國公的家,所有爵位全部收回,將他們貶為庶人,驅逐出了京城。
下了這個旨之後,滿朝文武什麼反對話也不能說,只能說皇后皇帝仁慈,聽起來就異常的諷刺。
這比殺了他們,還讓他們痛苦。
從天堂跌入地獄,沒有人能夠受得了,就是要讓他們受活罪。
而最後他們為何變成這樣?不過就是一個詞可以概括恃寵而驕了。
一時之間,京城所有勳貴,人人自危。
與顧玉說的上話的人,便與他套近乎想從他這裡知道一些內幕,但顧玉哪裡知道皇后的想法,雖然隱隱約約揣測到了,可他為什麼要告訴這些不相干的人。
搭不上顧玉的人,就從尹府開始,這過不了多久皇后的義妹就要出嫁,也許可以從她這邊著手。
只是尹府更難入內,沒有人引薦,誰也不知道這二位小姐的情況,幾次的邀請都被拒絕了,他們兩個是待嫁之身,幾乎是大門不出,二門不邁,誰也不知道這兩位姑娘的具體情況。
最可憐的還是顧玉,只要他當值的時候,便會有人過來套近乎。
顧玉被弄得不厭其煩,最後一次酒宴上,對著滿座說道:“你們與其問我這些,還不如想想怎麼在皇上面前說得上話,誰也不喜歡只說不做的人。”
他這話也說的算是直白了,不過他們還是聽不懂,那顧玉也沒辦法,只能與他們絕交,斷絕來往了。
一群人,聰明的也就明白了顧玉所說的是什麼意思,不太聰明的,仔細想想也能明白。
而那種不怎麼聰明又自視甚高的人,只覺得顧玉說的是廢話。
顧玉又咕咚咕咚的灌了一大杯酒說道:“下次你們請我的時候,想點別的事,不然咱們絕交!”
之後這群人自然知道顧玉有什麼說什麼,也知道他這一句話的重量,也就打消了單獨請教的意思。
時間過得飛快,魏國公的事很快被淡忘了,而之前擔心的那些勳貴又放下心來了,只覺得魏國公應當只是特例,並不是要對他們下手的意思。
顧玉扯了扯嘴角,只覺得自己說的都是廢話,那些人什麼也沒有聽。該做什麼做什麼,一點沒有放下的意思,而街面上又多了一些紈絝子弟閒逛,看得顧玉臉都黑了。
有這麼多時間不想著將祖宗的基業擴大,反而是肆意的浪費,真是讓人覺得不恥。
顧玉大半的時間都是在宮裡長大的,一開始是因為先帝對他的看中,很早就被冊封了世子,所以從小就跟在皇子身邊讀書。
等著自己娘去世了這才回家守孝了三年,卻不知自己爹到底是受了什麼刺激,要殺自己,最後他活了下來,而他爹也被關了起來,於是他又成了一個沒人疼沒人愛的孤兒,好在他有舅舅。
只可惜,舅舅一生戎馬,最後也死在了戰場上。
顧家就有了傳聞,說他是天煞孤星,誰與他交好便會克誰。先是剋死了自己的父母,又剋死了自己的舅舅,若是再養在顧家,只怕會把顧家的人全部剋死。
所以,顧玉很早就明白,只有自己有本事了,才能讓那些人閉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