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方長來說,體驗擺攤生涯的話,這個小吃攤十分合適。
畢竟比起之前兩種模式,如今的小吃攤週轉率高許多,也不用提前準備什麼東西,可以每天都過來,也能接觸到足夠多的買家。
除了食客,偶爾還會有旁邊的街坊過來攀談。方長表現的就像真個從城外村鎮過來,到城裡賣吃食為生的人一樣,應對妥帖。於是時間長了後,周圍都知道街角處有人在賣煎餅,味道挺不錯,而方長也有了回頭客。
每日方長都回到崖上過夜,待早上從崖上到城裡賣煎餅。
到了寧河府城裡後,他去買雞蛋和油條,雖然理論上,他可以自己炸油條,也可以自己養雞取蛋,不過那樣太過費事。雖然這樣買材料的話會賺的少些,但方長更注重體驗,不注重利潤。
某天,方長注意到,有個年輕人站在不遠處,盯著自己的小攤看。
他沒有扭頭去看,因為以他的五感,能清晰地知道對方的神情和樣子,知道對方有些羞澀和踟躕,又帶著幾分堅毅,也知道這是他連續第三天站在那裡,盯著自己手上做煎餅的動作。
起初,方長還以為他想吃煎餅,但是囊中羞澀。
然後靈覺中感知的更多細節馬上告訴他,真相併不是這樣。
雖然對方衣衫較為襤褸,但身軀挺得直,口中無唾,而且視線緊緊盯著的是自己的鏟子,而不是鏟子前面的煎餅。看來對方另有目的,而不是單純的因為想吃吃不到煎餅,來這裡望梅止渴。
於是方長沒有再理會,依舊在做煎餅售賣。
來這裡的人很多,方長放在一旁的錢匣子也很快被裝滿,他特意抽出了點兒時間,用一根長繩,將裡面的銅錢按百千數好並穿成串。這樣串起來的錢,才更方便攜帶和使用。
畢竟,不管新朝還是舊朝,都使用銅錢作為基本貨幣,而且銅錢只是上面的字有所區別,含銅量完全一致,如此方能被百姓認可。而此時金銀只是銅幣的補充,散碎不成體系,更沒有統一的形制和含量,所以只是作為貴金屬商品,類似珠寶,較少少作為貨幣使用。
又過了幾天,方長見那個年輕人還站在不遠處看,於是在收攤時候,好奇地朝少年招了招手:
“過來。”
年輕人臉色頓時多變起來,他踟躕了下,還是邁步走到方長近前:“請問有什麼事?”
聽到年輕人如此說,方長失聲笑道:“這話應該我問你才對,我見你在這裡看了不少日子了,不知道是為了甚麼事?”
這話讓年輕人頓時緊張起來。
少年神情恍惚了下,他不知道自己特意選了個對方背後的角落,如何還會被發覺,不過他倒也敢作敢當,咬咬牙說道:“來此處偷師,是在下的不對。”於是年輕人埋藏在心裡許多天的愧疚,便一起湧上來,而後便準備下拜賠罪。
方長立刻一扶,年輕人便再也拜不下去。
無論如何用力,都絲毫不動,這讓年輕人無奈只能放棄下拜的打算。之前年輕人不是沒想過偷師被抓的情形,但親歷此驟變,他心中迷茫且混沌,不知道該說什麼、該做什麼,只能木然地站在方長面前,毫無鮮活氣息。
看著對方這幅任殺任剮的樣子,方長連連搖頭,他語氣誠懇和藹地問道:“你是怎麼想到來學這個的?這門手藝學會了,也只能像這樣擺個小攤,以後也沒什麼太大前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