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長收穫的蠶繭質量不算好,因為上面都有個破洞,不過依然能出絲。
因為他只要有得用便好,並不追求完美的“一隻蠶繭一根絲”,所以任由其中吐過絲的的蠶化翅,自由交配後產下後代才壽盡而亡。
用大鍋燒開了水,方長將選剝好的蠶繭泡在開水中,小心地將絲線頭找到,而後將七八根絲合成一根生絲,繞在繅絲車的小竹筐上面,輕輕傳動上面的柄,便將生絲繞在上面。
由於他的絲質量不算太好,所以需要時刻注意將抻出的絲線數量,保持在這個範圍內。
這是個水磨功夫,不過他之前就做過,很是嫻熟。
將絲線織成絲綢的工作,方長也已經在自己造的織機上面嘗試過,今年產的生絲,他準備織塊絲綢手帕帶著,剩餘的部分則做成紗留下來,造電機的原料沙包線用得上。
處理這些蠶繭的過程,很漫長且重複,但方長並不感覺無聊,他只是不停地繅絲、紡線,接下來又不停地操作梭子織造。
空餘時間裡,他不停地用新得到的鐵鍋,實驗各種美食。
還好物產豐富的雲中山、儲備充足的地窖,還有旁邊鬱鬱蔥蔥的菜園子,給他提供了大量易於獲取的食材,雞舍裡面的兩隻老母雞更是勞苦功高,於是它們總能得到一些粟米加餐。
他還用石頭做了個小磨,將積存許多的黃豆泡一碗,然後磨豆漿,煮熟了當早餐。
只是最近著實有些忙碌,不然可以多泡一些豆子,磨兩桶豆漿後,用滷水點成豆腐,那樣花樣就多了。
無論是加野蔥涼拌還是和肉與蔬菜一起燉煮,都風味獨特,更是可以製成豆腐皮、豆腐乾、豆腐卷,儲存的時間又長,味道又好。
若是做的嫩些,還可以製成豆腐腦或豆花,配上各種作料就是極好的吃食。仙棲崖上材料齊全,無論天南海北的口味,都可以試試。
當然,點豆腐用的滷水,可不是他在山中挖出來的含鹼滷水,只能自己配置。山中鹽礦裡,伴生了許多寒水石,也即石膏,即可以用作此處。
放下手中的梭子,方長走出無名殿外。
外面陽光明媚,但天上也有白雲零零散散分佈著,將湛藍的天空綴得煞是好看。
周邊的山俱都恢復了綠色,前幾天剛下過雨,山裡面水汽充足,有細細薄霧在山間飄蕩。
靈劍泉湧出的水量增大,山體裡面的涓涓細流也變得活躍,於是無名殿的浣花溪,得到了更多水流注入,歡快跳躍著,抬升了碧玉塘的水面,也將瀑布變得寬闊且更加有力。
仙棲崖這片空地周圍,未朝向森林和後山的邊緣處,被圍上了半人高的石牆,還灑了草木種子在裡外,它們已經開始冒芽。當然,朝向崖邊的這面依然保持空曠,以便從無名殿可以看到極遠的遠方。
工棚旁邊原本燒石灰磚塊和陶器的幾個窯爐,又被他利用了起來,他選了個往大里改了改,做成了個似是而非的圓窯,準備燒些瓷器。由於有了焦炭,現在高溫易得,只是要小心不要將窯爐燒塌。
雲中山裡有好瓷土,取來過紗網做的篩子,和泥造型晾乾做成器坯,有碗、盤、壺、杯、瓶等等,而後用自己在山中尋得的一些材料,試做了四五種配方,施釉後整齊地放進窯裡。
接下來就是保持燃燒,讓裡面的溫度高起來。
由於不需要鼓風,所以方長只是保持窯爐裡面燃料不斷,就將精力放在了絲織上面,隔三差五去窯裡添些焦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