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是蟻山留下的苦痛壓力依然在,他們默不作聲組織起來,各自拎上一兩件兵刃,有的還把旁邊工棚裡面的輕便工具帶上,共同朝山外行去。
他們牢記了兩位恩人的囑託,選好走的路途,時刻清點人數不要走丟,更莫要去那有危險處查探。
方長和桑子平並未跟著。
對這些被解救的奴隸們來說,後面應當再無危險事,畢竟對於被拘禁很久的普通百姓來說,早點兒離開這個是非之地,才是當前的第一要務。
目送他們消失在遠處,方長收回視線,笑道:
“我們走吧。”
“嗯,事情已了,是時候離開了。”桑子平撫須笑道。
而後方長揮揮手,主峰另一邊的流水與土石巨人盡皆散去,而桑子平也掐訣結束施法,讓那些化為木兵人,並沒有被妖怪們的衝擊打散的竹符,復了原型,飛回他們手中。
他們也不管身後情況,徑直朝著西北方向,往山外行去。
這裡沒有其他人,因此放開行走也不會驚世駭俗,所以兩人各自展開腳力,轉瞬之間,便到了好幾個山頭之外,離得遠了。
而這個故事,被倖存下來的人們傳揚了出去。
他們並沒有留下名字,但是被奴役的百姓們,把二人的裝束看在眼裡,繼而加上些許美化和想象,並用被解救時候因為興奮導致的錯覺渲染一番。這導致故事帶上了些許神話色彩,光怪陸離。
而那些妖怪們被消滅的過程,結合溶洞坍塌時候大地的震動,也被套上了各種各樣的想象。
有說妖怪們被天火灼燒繼而雷劈致死的,還有說兩位仙人召來大水,像灌老鼠洞一樣淹死了妖怪們的,還有說仙人力大無比,輪著碾盤粗細的大鐵錘,妖怪們從洞裡冒頭一個就砸死一個的……
稍微靠譜的,會說蟻山裡的十二妖王,被仙人們用法力擒了,綁在那裡。
然後一個仙人用戒尺打手板,每次都痛徹骨髓;另一個仙人拔劍切片,片下來的肉如紙張一樣薄而透明……透過這種方式,兩位仙人拷問出了大量財寶下落,賺了個盆滿缽滿,快活無邊。
而那些總有個暴富夢想的閒漢們,最喜歡這個版本。
只有寥寥幾家人,流傳下了祖上被仙人所救的故事,兩位仙人一個手持戒尺麻衣麻鞋,另一個腰間掛著葫蘆,白衣負劍,不染塵埃。此版本因為過於平平無奇,並未能流傳開來。
倒是蟻山多寶的傳聞開始出現。
確實有那江湖上的猛士,三三兩兩持了兵刃進山,尋到了妖怪們留下的洞府,獲得了許多財富,繼而印證了這個傳聞。有那細心的,還能夠從各種痕跡上看出,裡面的財物都是妖怪們從山下搶奪而來的。
不過這個過程常常有爭鬥,因為終究有些法力不強的小妖,被留下看家,避免了主洞面前那一遭。還好它們戰鬥力不強,許多見到人類就嚇跑了,剩下的也往往不是敵手。
總之,自此之後,蟻山再未聚起成氣候的妖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