丘城。
當公孫敖得知自己派去接應秦城的心腹將領,竟然被秦城一刀斬了的時候,公孫敖氣的拔劍劈了案桌。
那將領觸犯軍法在先,秦城殺人理由充分,於禮這種做法無可厚非,但於情就太不給公孫敖面子了些。公孫敖自認為他和秦城還沒有撕破臉皮,多年前的那一箭他不敢奢望秦城會忘掉,也不曾想過秦城會當做什麼都沒有發生,自身是什麼樣的人便習慣以什麼樣的心思去揣度別人,所以公孫敖已經做好了跟秦城明爭暗鬥的準備,但是他沒有想到秦城行事竟然如此乖張,囂張的直接殺了他的心腹,如此狠狠打了他的臉。
“秦城實在是太過囂張,簡直目中無人!一個裨將,竟然說殺就殺了,還連那些親兵都沒有放過,如此行徑,令人髮指!”公孫敖咆哮著,像是一隻發怒的野豬,焦躁不安,“此仇不報,誓不為人!”
“秦大將軍此舉,不過是給將軍下馬威罷了。將軍丟了陽翌,秦大將軍新來軍中,也需要立威。一個犯錯的裨將人頭,恰到好處。”李延年並不知道公孫敖與秦城曾今的恩怨,所以他只能從常規的角度去分析。不過這話在公孫敖聽來,就是另一番意思。
“他倒是立威了,本將的臉面往哪兒擱?這張沒法兒打下去了,等秦城到了丘城,本將便回長安,這仗他愛怎麼打怎麼打去!”公孫敖怒道。
“將軍此舉不過是將軍隊的指揮權拱手相讓,日後秦大將軍若是勝了,將軍在陽翌城的失敗變成了反面襯托,若是秦大將軍也敗了,那將軍臨陣脫逃的罪責,可就大了。”李延年畢竟是公孫敖的幕僚,雖然兩人有些縫隙,但還不至於影響了大局。若真是到了那個局面,公孫敖還留著李延年在身邊作甚?
李延年如此一說,公孫敖也覺得事實恐怕就是如此,不過他仍是不甘心,“難道秦城一言不合殺了本將的裨將,本將還要腆著臉給他做馬前卒?!那本將這張臉往哪兒擱?”
李延年平淡道:“將軍若是不如此,恐怕就不是一時沒有臉面的問題了。臉面只是細枝末節,比起將軍在這場戰爭中應有的功勳,不值一提。若不是如此,恐怕將軍日後就是想要臉面也沒有了。”
“那你說該如何?”公孫敖瞪著眼睛,怒氣未減。
“將軍不僅要給秦大將軍做馬前卒,還要陪著笑臉去做,更要做的盡心盡力,讓秦大將軍挑不出毛病。眼下共拒叛軍是大局,只有這個大局定了,將軍才能談及其他,若是大局失了,終究不過是害人害己罷了。”李延年說的不急不緩,“而至於將軍與秦大將軍的恩怨,可以慢慢來,不急。只有將軍首先不給秦大將軍機會抓住把柄,將軍才有機會去抓秦大將軍的把柄。”
“......”公孫敖。
................................................................
秦城到達丘城的時候,身後只跟著驃騎軍輕騎,至於那一萬步卒援軍,則被他丟在後面,現在戰事緊急,秦城自然不會因為他們而耽擱時間。彼時公孫敖領諸將出城迎接。大將軍出行持節,所到之處百官郊迎,立而立纛設府。行軍打仗自然不用如此繁瑣的禮節,但基本該有的東西還是要有。
“罪將公孫敖,拜見大司馬左大將軍!”未等秦城下馬,公孫敖便上前,單膝跪地抱拳,作痛心疾首狀,“前日罪將丟失陽翌城,致使大軍傷亡兩萬餘,罪不可恕,請秦大將軍取罪將人頭,以正軍法!”
“公孫將軍請起!”秦城翻身下馬,疾行兩步扶起公孫敖,作真誠狀:“公孫將軍與眾將士在陽翌血戰半月,為大漢社稷與叛軍大小戰達幾十次,勞苦功高!雖然最終陽翌城丟失,但這並非是公孫將軍及眾將士的過失,實在是叛軍狡詐,公孫將軍與眾將士也是為陛下為大漢誅賊心切,這才一時不查,誤入陷阱!陽翌城之失雖有錯,但何至於斯,公孫將軍切莫如此掛懷!”
秦城一番話說得情真意切,滿口不離眾將士三個字,實在是體貼到了極點。
公孫敖聞言眼圈微紅,“罪將慚愧,當不得秦大將軍如此說法!大將軍若是不治罪將失城之罪,軍法不存,更難服眾,還請秦大將軍以軍法從事!”
“好,既然公孫將軍有此等大公之心,本將便得罪了!”秦城嘆了口氣,旋即正色道:“國有國法,軍有軍紀,雖然公孫將軍與眾將士有血戰之功,但陽翌城丟失不假。本將酌情軍法,決定執行軍紀,公孫將軍聽叛!”
“罪將在!”公孫敖聽了秦城這話,心中一驚,暗道秦城你這廝不會真落井下石吧?老子剛剛那番話可都是說著玩的,你可千萬別當了真啊!
如此想著,公孫敖低下的頭忍不住回望了身後的李延年一眼,在李延年氣定神閒後,這才稍稍穩了穩心神。
秦城將公孫敖膽怯之下表現出的這個發自真心的舉動看在眼裡,順著他的視線便看到了後面人群中的李延年。此時李延年的目光也正好看過來,兩人的視線一觸碰,李延年便低下頭去。
秦城眼神凌厲,看到李延年風度不凡,心裡尋思:公孫敖在這種時候會看這人,可見這人對公孫敖十分重要,日後要多加留心些。
李延年觸碰到秦城凌厲的眼神,心跳不禁加速一動,心裡忍不住想到:這秦大將軍果然不是吃素的。
“公孫敖將軍率軍於陽翌城血戰半月,卻終究失城,現本將令公孫敖將軍免職,暫為戰車御手,陣前聽令,但仍可參與軍事決策,戴罪立功。”秦城的聲音說不凌厲,卻也有幾分氣勢,箇中分寸拿捏得恰到好處。讓公孫策參與決策,實際上並沒有剝奪他多少權力,至少讓他面子上過得去。不過這個御手參與決策到底有多少分量,則要完全看秦城的心情。甚至包括公孫敖的性命,都是由秦城說了算,要是秦城真讓公孫敖去打前鋒,公孫敖肯定是死都不知道怎麼死的。當然,真施行起來又是另外一種說法,箇中微妙,妙不可言。
公孫敖沒想到秦城如此“寬容”,當下“感激涕零”道:“謝秦大將軍不殺之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