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王勾踐處在極度的興奮之中。越國的軍隊經過超強度訓練,已經形成戰鬥力。也就是說。現在不管發生什麼情況,越國也可以應對了。
但現在的情況是,吳國和越國的軍事力量差不多,吳國的兵員數量上稍多一些,越國的戰鬥力略強一些。力量差不多的兩支軍隊打起來,那就要靠統帥的指揮了。
范蠡去北方遊歷,製造吳國和其他國家的戰爭,藉機削弱吳國的軍力。為越國伐吳創造戰機。
一日,傳來訊息,齊國出動十萬大軍,屯兵汶上,準備伐魯。吳國也傳來訊息,孔子高徒子貢突然造訪姑蘇臺,不知道所為何事,文種急忙上朝和越王商量。
文種說:“陛下,現在戰機即將出現。我們越國已經做好了準備。但我們不到出兵那一刻,還是不能張揚。因為吳王到底向北出兵,還是向東出兵還沒有最後確定。這一回,我們要的是完勝、穩勝。”
越王說:“齊國大軍已經出動,打一仗已成定局,少伯不虛此行啊。現在有訊息說,子貢突然到訪吳國。相國有何見解?”
文種說:“孔子有弟子三千,其中賢者七十二人,是一股影響天下的強大力量,子貢是其中的佼佼者。此人能言善辯,能力超強,不可小覷。此番出訪,其目的是遊說吳國出兵抗齊,以解魯國之困也。這是利好訊息。”
越王嘆曰:“范蠡竟然搬動孔門的人協助我們。這是老天垂顧越國啊。”
文種說:“越國現在還是要蓄力待敵,靜待戰機出現。”
越王說:“對。我同意你的看法,越是這種情況下,越是要冷靜沉著,不能盲動躁動。”
正談論間,忽有探馬來報,子貢已經離開姑蘇,向越國而來。
越王說:“相國說說你的想法。”
文種說:“一定是子貢先生的遊說遇到了障礙,需要越國有所配合。這也是利好訊息,我們要全力配合子貢先生。”
吳王說:“同意。我們且等子貢到來,看他講說什麼,再做決定。”
文種說:“子貢世之高人也。我們應該超規格接待,臣建議君王於會稽三十里處設仗迎接,以顯誠意。”
越王說:“應該這樣做。”
於是傳令下去,調動親兵三百人組成儀仗隊,沿途三十里,打掃衛生,清除障礙,設下大帳。勾踐文種率領群臣,迎出三十里,靜候子貢到來。
子貢日夜兼程,進入越國地界,忽然在道路邊上看到一班百姓,在路邊放置一些盛滿物品的袋子,而且沿途多有放置。不覺好奇,下馬詢問。
一個老者說:“先生何人?”
子貢說:“在下端木子貢是也。老人家,我看到這道路兩邊擺放這些盛滿糧草的袋子,是為什麼?”
老者說:“越國苦吳久矣。有朝一日王師西進,可以隨意拿取這些袋中糧食,以作軍資。”
子貢施禮而別,心中嘆息,勾踐真夠厲害,把老百姓教成這樣,越國復國何愁呀。
一日行走之間,逐漸接近會稽,忽見前頭路中有一隊人恭敬而立。其中兩個人快步迎上前來,躬身施禮,高聲說:“來者可是子貢高德嗎?”
子貢下馬,連忙還禮:“在下正是端木。”
一人草簪素衣,卻是氣度高貴,說:“東海勾踐,在此恭候先生多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