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靈異小說>大宋梟途> 第二百二十八章 淘弄(求訂閱!)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二百二十八章 淘弄(求訂閱!) (2 / 3)

趙佶有些猶豫道:“就不能從靠近雲中的河北、河東和京東等路籌集這五十萬斛糧食嗎?”

王黼聽了,搖搖頭道:“剿方臘的這段時間,都是河北、河東和京東等路供養京師,這段時間為童宣撫籌集的糧草,也是從這幾路籌集的,現在幾路都已匱乏,今年這幾路又都在鬧蝗災,如果再從幾地籌糧,怕是幾地之民有可能會……走極端。”

已經被方臘折騰怕了的趙佶,一聽“走極端”這三個字,立即打消了從河北、河東、京東幾路籌糧的打算,他道:“可從蜀地運這麼多糧食去雲地,也太困難了,而且,蔡仍要的還不僅僅是糧食,還有鹽、鐵、絹布、牛角、牛皮、牛筋、羊皮、箭笴、翎毛等物資。”

王黼道:“物資好說,封椿庫中就有,當初咱們大宋建立封椿庫,就是為了收復燕雲的,如今終於可以派上用場了,另外,京師水利方便,可以以大船裝之,沿大河北上,入汾水,便可到往太原,然後以民夫運到雲地即可。”

趙佶問:“那蜀地的糧食不能以漕運運往嗎?”

王黼搖搖頭,道:“臣何嘗不知在崎嶇不平、行進艱難的千里蜀道上憑藉人力肩挑背扛地運輸軍糧艱辛無比。透過嘉陵江水運,情況自然要好些,但水運是逆流而上,須靠縴夫沿著從懸崖峭壁上挖鑿出來的纖道拉著糧船一步一步地挪動,糧船才能前進,而且水運還得受季節水位高下的限制,因此也是非常困難的。所以,要想將蜀地的糧食往外運,非動用大量民夫、大量財力,否則不能辦到。”

這時,趙佶有些懷念東南地區了,如果不是出了方臘起義一事,從東南往外運糧,那就輕鬆多了,根本不必廢如此勞師動眾,只需集結一些大船,便能將糧食運到河北、河東去。

王黼又道:“關鍵是,從太原往雲地運糧,也需要民夫,臣聽說,冠軍侯正月初十就到太原了,可這都過去一個多月了,他還沒有離開太原城,皆是因為他所想要運的糧草物資沒有運到雲地去,而且,臣聽說,他將太原城能動用的民夫全都動用上了。”

猶豫了一下,王黼又道:“恐怕朝廷給他的那五百萬緡財物,他全都用在了運輸上。”

趙佶也知道,蔡仍能取得這場大勝的背後一定是付出了很多。

王黼接著說道:“而且,不光冠軍侯要糧食、物資,童宣撫也要,若是順利收復燕地,還要糧食和物資來穩定燕地的形勢,所以朝廷勢必要建立一個穩定的輸出通道。”

趙佶一想也是,便問:“那愛卿有什麼主張沒有?”

王黼道:“物資不必多說,只要啟動封椿庫,就全都有了,糧食……咱們大宋有糧,只是沒錢,所以才無法將糧食送去燕雲,嗯……臣有一法可解決缺錢的問題。”

對於宋神宗當年留下的那個關於收復燕京的遺囑,也就是收復燕雲者王,王黼當然也知道,他也有當王這個夢想。

王黼心想:“若是我能收復燕雲,我的成就肯定會超過蔡京那個老匹夫。”

而想要收復燕雲,必不可少的就是有錢。

對此,王黼有很清楚的認識。

從王黼取代蔡京上臺之後,趙宋朝廷的財政收入從表面看的確不少,可支出也實在是太龐大了,難免捉襟見肘。

雖然王黼精簡了一些機構,裁汰了一批冗員,但成效並不很顯著。

如果一旦正式對遼開戰,所需費用物資,的確不可計量。

王黼從很早以前就開始絞盡腦汁苦苦思索,尋求對策。

王黼有一個幕僚,名叫張世禮,與王黼是老鄉,都是開封相符人,年齡比王黼大十幾歲。

有一天,張師禮見王黼悶悶不樂,便問道:“相公好像有心事?”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