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趙佶不是不想給蔡仍糧、給蔡仍兵、給蔡仍物資,好鞏固蔡仍已經取得的勝利。
可問題是,趙佶沒錢,真沒錢。
剿方臘一役,雖然只持續了不到一年時間,但趙宋朝廷花費無數,關鍵是恢復東南的統治花費的更多。
另外,鑑於花石綱的危害,趙佶決定用錢來完成艮嶽的後續修建,而且,趙佶也不想艮嶽牽扯他太多的精力和太多的時間了,因此,趙佶命令朱勔父子加快花石綱的收集,爭取今年就完成艮嶽的建設,如此一來,花費更大更快。
現在,趙宋的國庫基本上快空了,空到蔡仍率大軍北上收復雲地,趙佶也只不過才給了蔡仍五百萬緡的金銀珠寶和絹布做開拔費,糧草物資什麼的都得蔡仍自己去籌備。
現在,蔡仍又要,你讓趙佶去哪給蔡仍淘弄去?
可你要說不給蔡仍吧,也太說不過去了。
五百萬緡、五六萬人馬,你就讓蔡仍收復雲地和治理雲地,頂著遼國的全國兵力,這也太不現實了。
沒辦法,趙佶只能將宰相王黼找來,與王黼商量怎麼辦?
王黼一到,趙佶就將蔡仍的請求信給了王黼。
王黼一看,這些全都是蔡仍要兵、要糧、要物資、詢問下一步的戰略目標的信件,也不禁有些犯起愁來,他道:“這糧食,朝廷倒是有,就算不能從東南運,咱們也可以從蜀中往外運……”
事實上,趙宋王朝的底蘊還是極為豐富的。
雖然因為方臘起義一事,東南暫時無法給趙宋王朝供血,但趙宋王朝還有蜀地。
秦昭王時期,秦國派出精通水利的李冰到蜀郡任郡守。李冰和他的兒子到蜀郡後,開始實地考察岷江沿岸的水情和地勢情況,最後制定了治理岷江水患的方案。李冰在蜀郡任郡守二十七年,在任職期間他一手設計並主持了舉世聞名的水利工程都江堰。都江堰建成之後,徹底解決了岷江的水患,成都平原很少有水災或旱災,農田得到灌溉,成都平原成為富庶的產糧基地。
如今有“巴蜀熟天下足”一說——明朝時,有“湖廣熟,天下足”的說法。陸游在《奔牛閘記》中有句“蘇常熟,天下足”。這是一個時代性很強的話,會隨著時間的變化而變化。
在這個時代,蜀地就是趙宋王朝的第二個糧倉。
所以說,趙宋不是沒有糧食。
只不過,從蜀地往雲地運糧,太難了。
王黼繼續說道:“雖然從蜀地往外運糧很難,但只要有錢,必定能從蜀地運出來糧食。”
聽王黼說,要從蜀地往外運糧,趙佶就一陣肉疼。
你道為何,原來,從蜀地往外送糧的成本實在是太大了。
用具體數字來說就是,為了運送一石糧食,沿途運費要花上十幾石甚至二十幾石糧食。
換一種演算法,按照蔡仍這次所要的運五十萬斛糧食去雲地,其花費有可得是五千萬石甚至是一億石糧食,而且得動用數十萬甚至是上百萬民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