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要當官,殺人放火受招安。
在募兵制的軍制下,北宋朝廷反正是拿錢養兵,能拿錢把土匪招安過來,節約了一筆不小的軍費不說,還招到了更多的兵,何樂而不為呢?
正是在這種思想下,宋江義軍融入到了金吾軍,成為金吾右軍。
不過——
這是在外人看來的。
真實情況是,蔡仍按照他自己的標準,將宋江義軍中有能力和有潛力的將士挑選出來,對其特訓,讓其徹底成為金吾軍的一部分,然後將金吾軍一分為二,變成金吾左軍和金吾右軍,分別任命張憲和王德為金吾左軍和金吾右軍的代統領,盧俊義和牛皋分別任金吾左軍和金吾右軍的副統領。
另外,蔡仍分別任命關勝、張清、花榮為指揮,孫立、呼延綽、楊志、魯智深、武松為副指揮,朱仝、徐寧等十個宋江義軍出身的人擔任都頭。
因為有守衛大野澤之責,蔡仍特意奏請北宋朝廷組建一支水陸兩棲營,並奏請北宋朝廷撥付一些戰船和船匠,然後由蔡仍的心腹愛將李寶擔任兩棲營的指揮,阮小七、阮小二、阮小五、李俊、張順、張橫等擅長水戰計程車卒全都編入其中。
除了這些武官以外,蔡仍又透過蔡翛、高俅斡旋,將張愨和蔣興祖以及趙鼎調入金吾軍,成為自己手下的文官。
當然,也不可能所有東西都順蔡仍心意。
很快,北宋朝廷就開始限制起蔡仍來。
就在蔡仍壯大自己的同時,蔡仍得到蔡絛的通知,北宋朝廷正在研究派一個文官來知金吾軍——從名義上來說,這個知金吾軍的文官才是金吾軍的老大,而不是蔡仍這個濟州觀察使、金吾軍統制、京東西路兵馬副總管。
另外,北宋朝廷將原本隸屬於淮陽軍的泰寧軍和隸屬於廣濟軍的興德軍畫歸到金吾軍,由蔡仍統制,晉升原泰寧軍統領溫宗建充任蔡仍的副手,也就是金吾軍副統制。
按說,能多統制兩軍人馬,自然是蔡仍求之不得的好事。
可物件是泰寧軍和興德軍就不一定了。
先說後者。
興德軍本來也是北宋禁軍中的一支勁旅,可隨著時間的流逝,現在的興德軍早已經名存實亡,這次剿宋江義軍,興德軍竟然連八百人馬都沒湊齊,原來的統領高懿因兜不住嚴重吃空餉的事而被北宋朝廷免職刺配沙門島,換上了副統領李大鈞代統領。
但這事並沒有因此而完,高懿固然得死在沙門島那個人間地獄,可他留下的窟窿並沒有因為他的背鍋而完全堵上——那一兩千禁軍的空額就先不說了(上下齊手,是不可能查出來的),只說,興德軍還剩下的數百將士,都已經快三年沒拿到軍餉了,現在他們天天在鬧,說不準哪天就譁變了。
這就導致,沒有人願意接手興德軍這個燙手的山芋,因為不論是誰,只要是接手興德軍,都必須要去解決這些問題。
這也是興德軍最後劃歸到蔡仍名下的原因之一。
再說前者。
泰寧軍倒是沒有興德軍這麼嚴重的吃空餉問題,相反,泰寧軍的編制還挺全,據說是中央禁軍中數得上數的勁旅。
可泰寧軍有一個誰都不願意收留的刺頭,這個刺頭就是泰寧軍統領溫宗建。
這溫宗建,乃是當朝大內總管楊戩的表弟。
楊戩年輕時在後宮做事,主管後花園,善於揣測皇帝趙佶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