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嫂嫂。”
她回頭,“什麼事?”
要是此時有一面鏡子,她就能看到她臉上表情有多不耐煩。
宋時絲毫沒介意,說道,“我在家待了好幾天,也是該回去書院了,如今家裡不寬裕,我在書院吃住,嫂嫂跟大寶也能吃得好些。”
實在看著煩。
反正他也沒想過要改變什麼。
只要沒銀子,周氏自己就能走上那條路。
周氏也老煩這個不聽話時時與她作對的小叔子了,連裝都不願意裝,說道,“是不應該耽誤課業,什麼時候走?”
“我已經收拾好了東西。”
這個家就這樣。
也沒什麼好收拾的,就兩件衣衫,幾本書。
周氏點頭,“我給大寶餵了藥就去做飯。”
“不用了嫂嫂。”宋時喊住她,“我就不在家裡吃午飯了,我這一去,估計要年前才會回來,家裡一切就辛苦嫂嫂了。”又掏出一把銅板,“這些嫂嫂先拿著,等我抄書換了銀子,再託人帶回來。”
周氏假意推辭了一番還是收下了。
宋時轉身回屋拿著東西出來,臨走前,再次拜託周氏,“大寶的事,還要勞嫂嫂多費心。”
周氏笑呵呵的行了。
內裡卻不屑到極點。
哼,還不是要求到老孃頭上,有本事你就把你宋家唯一的第三代一起帶走。
她卻是忘了,那不只是老宋家的孫子,更是她的親生子。
宋時大步走出院子。
一路遇到很多村裡趁著天氣好出來遛彎兒的人。
每一個都打了招呼。
溫和又有禮。
風度翩翩。
又拜託他們幫忙照應一下家裡。
才離開。
看著他挺拔的背影消失在村口的小路,村民們聚在一起感嘆。
“這宋家小二,以後也不知是便宜了哪家姑娘!”
“十七了吧,是該成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