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營的人是怎麼搞的?撤退的時候為什麼會有遺漏?”
當聽到戰士報告,說在第一條防線上還有活著的同志後,張青山等人就全都在林子裡看向第一條防線。
只是那時候有點遲了,鬼子已經上來了,張二狗已經做好了與敵同歸於盡的準備。
然後,大家就這麼眼睜睜地看著一名勇士,拿著集束手榴彈跟小鬼子最後一輛裝甲車同歸於盡。而小鬼子剛剛升起來計程車氣和勇氣,也在這一聲爆炸中消失殆盡,主動撤退。
山頂上林中的張青山等人,各個悲憤異常,卻又無可奈何。
最終,張青山咬牙切齒的發問。
“哎~!”一旁的田國忠卻沒有回答,只是重重地嘆了口氣後,感慨道:“多麼優秀的同志,多麼英勇的戰士,多麼勇敢的漢子……可惜了。”
張青山也沒再追問,因為他明白剛才那話問的有點不厚道:二營一連和二連,在第一條防線上,面對小鬼子的狂轟濫炸和攻擊,他們硬生生地頂住了三次:第一次是由一連單獨完成;第二次是由一連、二連和炮兵一起完成;第三次就打的格外慘烈,雙方打到最後,進行了白刃戰(也不知道是不是因為第二次進攻時,被突擊團炮兵連直接幹掉了兩輛裝甲車,小鬼子被嚇到了,又或許事覺得在沒消滅突擊團炮兵連之前,裝甲車上去就是個活靶子,所以,第三次和第四次,小鬼子都沒把裝甲派上去。)
兩個連都傷亡過半。
第三次打退小鬼子的衝鋒後,為防止小鬼子的炮擊,他們不得不緊急撤退。情況緊急,時間不夠,又要忙於先轉移傷員,又怎麼可能有那麼多時間去一個一個的檢查?更何況,張衛國當時是被埋在泥土裡。
“老田,我們一共打退了小鬼子的幾次進攻了?”
“帶上這次,總共六次。”
小鬼子的第四次進攻,幾乎就是被那十五顆地雷的爆炸,炸死幾十個二鬼子後,給嚇退的。
第五次進攻,小鬼子的攻勢格外兇猛,幾乎攻到了第三條防線上,要不是山頂上的第四條防線,仗著高度,以及兩條防線相距不遠,而及時給於了第三條防線有利的火力支援,恐怕第三條防線就又得上演慘烈的白刃戰了。
面對小鬼子的第六次進攻,相對來說是最輕鬆的一次,只有張衛國一個人在戰鬥,並且,用自己的生命,硬生生地炸退了,不!準確的說是嚇退了小鬼子。而且,又徹底消滅了小鬼子的一個進攻利器——裝甲車。
至此,小鬼子的進攻利器就只剩下山炮了。
可是,攻了六次,每次進攻前都會先進行炮擊,打了這麼久,小鬼子的後方補給又還沒有送來新的補給,因而,小鬼子的炮彈也絕對不多了。
尤其是其中的兩次,小鬼子更是不惜彈藥的炮擊。
小鬼子又不傻,第一次或許沒有回過味來,可是第二次之時,他們就發現,突擊團的部署和調兵遣將都十分及時到位。想要做到如此及時,就只能是近處觀察,而周圍山勢中,唯一能俯攬全域性的就只有對面那座山頭了……他們很快就從這一點上,判斷出了突擊團臨時指揮部的大致位置,因而對山頭好一頓狂轟濫炸。
所以,現在張青山他們也就只能繞到了山頭左邊的林子裡,重新建立了臨時指揮部。
還有一次就是小鬼子特意針對突擊團炮兵連的攻擊。
不得不說,所有兵種中,炮兵是最讓人心痛的。
突擊團窮啊!究其根本原因就是科技落後而沒有自己生產製造的能力造成的。
兵力、輕武器,都不缺,哪怕自己沒有,也可以從敵人手裡繳獲。飛機坦克就不說了,就算有,突擊團也沒人會開。所以,最大的也是最上心的就是炮了。可是,突擊團同樣不會製造炮,就更別說炮彈了。絕對是打一發就少一發。
這兩樣,無法從自己這邊補充,都只能從敵人手裡繳獲。而且,就這,還得賭運氣,就怕敵人逃跑的時候,將炮和炮彈都炸燬了。
軍人對於武器的熱愛是毋庸置疑的,尤其是上手的武器威力越大越喜歡。突擊團從上到下,每一個人都對炮兵格外看重……要不然,張青山也不可能一上來就想著把小鬼子的大炮給奪過來,而不是直接炸燬。而同志們對此也沒有任何意義,從這一點上就說明了大家對於大炮的喜歡。往深處說,這也體現出了突擊團的窮困以及對武器的渴望。當然,更深此次的說明,抗戰之艱難,傷亡之慘重,民族之骨氣。